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82条 . 查询时间(2.424 秒)
2020年5月20日至22日,河北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河北省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联合河北科技大学在邢台市开展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及氮氧化物垂直观测试验,此举是通过探究夏季臭氧污染的垂直分布结构以及臭氧前体物的转化机制,为今年夏季全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以下简称ECMWF)计划于本月底对其集合预报系统(以下简称IFS)进行升级,利用一种新方法显著提升平流层温度预报水平。
UWTA是指南半球热带非洲区域300hPa上空的暖异常(Figure1)。 上层暖异常可使区域地面气压增强以加强区域垂直运动,从而与坦桑尼亚3-5月强降水有密切的关系,那么ENSO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到上层暖异常的形成呢?如何影响?
热带气旋是地球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常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Emanuel, 2005)。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台风灾害造成我国的经济损失呈日益增加趋势(Zhang et al., 2009)。近几十年来台风路径的客观预报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端义宏等,2005; 陈联寿, 2006; Wang et al., 2009; 陈国民等, 2017;Yamaguc...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全球高温干旱事件频发。我们前期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近几十年东北高温干旱事件的增加有重要的影响。此外,3月巴伦支海海冰的减少有利于东北夏季高温干旱事件的发生。在年代际变化尺度上,我院青年教师李惠心博士和王会军院士,与挪威卑尔根大学贺圣平博士、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郜永琪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活泼研究员合作,探讨了AMO对我国东北夏季高温干旱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
西太平洋暖池作为热带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着紧密联系,进而对我国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近期,我院孙博教授和陈平(研究生)等评估了ENSEMBLES模式对1960-2006年冬春季西太平洋暖池海温的预测能力,并将前期8月热带大西洋海温以及同期海平面气压作为预测因子,有效提高了模式对冬春季西太平洋暖池海温的预报技巧,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Madden-Julian振荡(MJO)的传播机制一直是MJO研究的重点。探寻影响MJO传播速度的因子有助于揭示MJO向东传播的物理本质。我院青年教师陈国森和夏威夷大学王斌教授研究了影响MJO传播速度的环流因子,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Journal of Climate》上发表。
东亚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是寒潮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极端寒潮频发为东亚地区带来重大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那场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受困人口近8000万,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我院东亚季风与区域气候模拟团队杨效业硕士生(第一作者)及其指导老师曾刚研究员(通讯作者)从寒潮路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东亚冬季寒潮路径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可能联系,相关成果近...
罗格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现代海平面上升与人类活动有关,而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无关。这篇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论文表示,在过去6600万年间,地球上几乎没有冰,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不比今天高多少。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没有冰的冰川时期。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副所长车慧正研究员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并受到表彰。
2020年5月25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我院丁爱军与符淙斌研究团队题为“Amplified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of haze by aerosol–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in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期刊主页条幅亮点推荐。该项工作揭示了我国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秋冬季的重霾污染...
2020年5月22日, 青海省气象局技术人员与GNSS/MET(水汽观测系统)承建单位技术人员共赴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根据山地实际情况和需求,筛选确定了水汽观测设备安装地点,并对赛什腾天文台址西部周边地区进行气象环境观测分布、气候地理环境、植被状况等进行了考察。
近期我院智协飞教授团队和德国气象学会理事长、波恩大学教授Clemens Simmer团队合作提出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MODE)的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报新方法,可有效改进降水落区预报。以我院博士生吉璐莹为第一作者,智协飞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Multi-Model Ensemble Forecast of Precipitation Based on an Object-Based Diagnostic...
在年际尺度上,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风降水已被证实可以通过扰动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激发亚洲-北美型遥相关波列(ANA pattern),从而影响北美夏季降水异常(Zhu and Li 2016; 2018)。近日,我院硕士研究生杨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季节内尺度上西北太平洋夏季对流活动也可激发类似波列影响北美地表温度异常分布。
近日,我校大气科学学院硕士生苗昊泽予、巩远发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合作,在能源领域国际Top期刊《Energy》(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大类学科-工程技术1区;IF=5.537)上发表名为“Evaluation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urface wind speed and wind power density in multiple reanaly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