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自然地理学相关记录444条 . 查询时间(2.416 秒)
湖泊溶氧反映的是大气富氧与植物光合作用放氧过程和生物呼吸作用耗氧过程间动态平衡,较低的溶氧水平不仅影响湖泊氧化还原电位进而增加氮磷营养盐释放和有毒重金属的毒性,还会影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分布与生长。因此,较高的溶氧水平条件是维系一个良性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Hutchinson早在1957年就提出:“比起其他任何化学参数,对溶氧的分析更能让湖泊学家了解湖泊的特性,再结合透明度、水色及其他水体形态...
继2013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4项科研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之后,今年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又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大奖种中均有获奖,体现了我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均衡的发展。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7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5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奖颁奖大会于11月10-12日在广州市召开。11月11日上午,来自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
2014年10月1-3号,日本大阪市立大学Venkatesh Raghavan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宋现锋教授来我所进行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OSGeo)中国中心发展事宜讨论,并进行学术交流。2014年10月1号上午在长春园区综合楼二楼会议室,Venka教授做了三场精彩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卜坤主持,吉林大学张艳红教授及所内外研究生共二十多人参加。
2014年9月5日,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组织专家评审会,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贵州南部国家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规划研究”项目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组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任专家组组长,成员有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度院士、陆大道院士、周成虎院士,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李加洪总工程师,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鞠洪波研究员,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李京荣研究员,贵州...
普氏野马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干旱荒漠草原地带,故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草原的过度开垦、矿业开采侵占和破坏野马的栖息地等多方面因素,普氏野马种群数量不断降低。最后一次野外观察到普氏野马是1969年在蒙古国Dzungarian戈壁。自此,普氏野马仅圈养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动物园内。
商代是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中国历史画卷在商代史的永久记忆上前赴后继地拉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代文明的发展时空,下启中华文化演进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本卷论述商代自然生态和政治经济地理,重在缕析甲骨金文中农业地理、田猎地理、贡纳地理、交通地理史料,对商代诸侯方国...
2014年7月29日,根据美国汤姆森路透—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Reuters-ISI)201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Arid Land(《干旱区科学》)影响因子(IF)为0.793,较2012年度IF 0.453相比,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环境领域中的排名上升了20位。 《干旱区科学》(英)自创刊以来,坚持...
土壤有机碳 (SOC) 的固持对于农业可持续与环境效应具有双重意义。与表层土壤相比,深层土壤体积大,碳汇潜力更高。农业开发一般会被认为对土壤质量与环境产生负效应,比如SOC的损失、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与化肥施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2014年5月23日,在俄罗斯地理学会(成立于1845年)组织举行的颁奖大会上,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联合资助的项目“地震(火山)活动后大规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关键参数确定及应用”(批准号:4121110178)针对俄罗斯勘察加半岛(Kamchatka)的三座火山“Three volcanoes”的联合科学考察获得俄罗斯第二届国家地理“水晶罗盘”...
富营养化湖泊水体,蓝藻大量生长繁殖,极易形成水华,威胁饮用水安全;同时,水华在高温厌氧条件下死亡分解会引发“湖泛”,形成黑水团。2007年“5•29”太湖蓝藻暴发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其实质就是由于蓝藻水华腐烂分解后形成的“湖泛”引起的。但由于“湖泛”发生具有随机性、持续时间短、难以扑捉等特点,很难及时发现。遥感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和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的优势,已经在湖泊蓝藻水华...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后果普遍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研究领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时,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是趋利避害、采取措施的科学基础。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全面理解,需要对过去气候变化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北半球高纬地区的高分辨率研究发现在末次冰消期的总体增温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以“快速增温/降温”为主...
陆地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碳汇功能,已有研究估计在过去的五十年(1960-2011)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以每年2.1 ± 0.8 Pg C的平均速率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因而,评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碳汇功能区的地理分布,一直是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汇区,尤其是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及北方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但...
干旱胁迫是导致作物减产的最主要的胁迫形式,干旱缺水是干旱区农业乃至经济发展的瓶颈。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耐旱基因并转化农作物是目前最为经济、高效和绿色的发展策略。荒漠植物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体内蕴含特殊的“内在性”抗逆基因资源,有望从中筛选克隆得到功能强大的备选基因元件。
历史地理学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于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历史学中的一门 “显学”。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地理学迎来了发展新机遇。近日,本报记者围绕新时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采访了相关学者。上海材料研究所随着学科的发展,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在时间向度上,向上突破了新石器时代的限制。在时间向度向下延展方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