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生物化学 昆虫形态学 昆虫组织学 昆虫生理学 昆虫生态学 昆虫病理学 昆虫毒理学 昆虫行为学 昆虫分类学 实验昆虫学 昆虫病毒学 昆虫遗传学 昆虫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昆虫学相关记录472条 . 查询时间(3.629 秒)
2022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建彩研究员、李大鹏研究员和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Ian Baldwin教授受邀在生物化学顶级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撰写题为“Harmonizing biosynthesis with post-ingestive modific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functi...
2022年5月6日,江西发布消息,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工作人员接到不少群众来电反映各村居、田间地头有红火蚁出没,且有伤人现象。据红星新闻报道,4月30日,在四川凉山,一名小男孩被红火蚁咬伤,引发过敏性休克,情况危险。经过抢救后,小男孩生命特征稳定。红火蚁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攻击性强,且叮咬毒性大,叮蜇人畜能够造成灼伤疼痛甚至休克死亡。5月至11月,红火蚁陆续进入频繁活动期,多见于人行道边绿化带、...
2022年5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郑浩课题组(zhenghaolab.com)在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微生物组》(Microbiome)发表文章“Geographical resistome profiling in the honeybee microbiome reveals resistance gene transfer conferred by mobilizable ...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繁殖对策,产生不同数量的后代。动物种群的内在因素在调节繁殖对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种群密度、性比、亲缘关系和个体竞争强弱等都会影响所繁殖的后代数量。而后代的多少与种群的维持及动态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动物适应性的重要标志。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有所了解,但是对动物如何自主调控生殖策略的分子机制并不知晓。飞蝗是研究密度依赖生殖策略的理想模型。根据种群密度不同,飞蝗...
2022年4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昆虫进化与基因组学课题组研究了花粉和花蜜中常见残留的吡虫啉、噻虫嗪和毒死蜱三种杀虫剂对地熊蜂的单独或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三种农药对地熊蜂的单独毒力显著低于其联合毒力。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蝴蝶(凤蝶总科的物种统称)因其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自达尔文时代便作为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类群之一,近些年更被认为是研究形态遗传、进化和发育的理想模型,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凤蝶科是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蝴蝶支系,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等多样性是昆虫生态与进化研究的主题。特别是凤蝶含有一类独特的色素类型即凤蝶色素,有助于凤蝶翅膀颜色多样性...
近日,食品学院郑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Microbiology Spectrum杂志同期发表两篇论文,揭示了蜜蜂肠道菌群在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4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利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以真实中蜂蜜和意蜂蜜为研究对象,寻找出两种蜂蜜的不同特征标志物,实现了中蜂蜜和意蜂蜜的鉴别,为蜂蜜真实性鉴别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农业食品化学(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
2022年4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揭示了转苏云金芽胞杆菌( Bt )基因抗虫棉对天敌昆虫蠋蝽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以“Transgenic Bt cotton expressing Cry1Ac/1Ab does not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predator Arma chinensis through its pre...
2022年4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通过不同发育阶段狄斯瓦螨lncRNA-mRNA表达图谱的互作、比较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发育时期狄斯瓦螨lncRNA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
基因组生物学及其未来发展论坛(网络报告):昆虫寄主适应性的遗传机制(时间:2022年4月7日15:00)。
2022年3月29日下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线虫病防控团队召开了“2022年粳稻产区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控技术暨示范计划网络交流会”,会议由岗位专家彭云良研究员主持,来自粳稻产区的省、市植保站专家,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粳稻产区综合试验站及其示范县植保技术人员,从事粳稻、籼粳稻杂交育种、繁种和推广的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从事线虫病害研究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2022年3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和轮台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在白杏的主产区新疆轮台举办“轮台白杏高效液体授粉现场观摩会”。 轮台白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由于早春气温低,授粉昆虫缺乏,授粉树配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白杏结实率不足10%,成为制约白杏产业发展的瓶颈。蜜蜂所科研人员在新疆杏产业技术体系的邀请下,积极面对产业发展中...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关红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Jackson Champer研究员等在国际著名期刊Trends in Genetics发表题为“Symbionts and gene drive: two strategies to combat vector-borne disease”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共生菌和基因驱动技术防控蚊媒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蚊虫是疟疾和登革热等人类传染病的重...
现代自然界中,昆虫物种数超过地球生物总数的60%。它们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关键生态角色,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碳循环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理解昆虫的演化历史以及它们在深时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