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表面与界面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3.328 秒)
2019年6月20日,在韩国平昌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国际固态离子会议SSI-22上,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陈燕教授被国际固态离子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olid State Ionics (ISSI)授予了“Young Scientist Award”(“青年科学家奖”),成为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高校的该奖项获奖者。陈燕,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部薄膜材料与界面课题组姜辛研究员、黄楠副研究员指导博士研究生翟朝峰,利用CVD、PVD和电化学氧化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金刚石/碳纳米墙负载CuO的三维网状电化学传感电极并用于葡萄糖分子的检测工作。该电化学传感电极表现出宽的线性检测范围(0.5 ×106 -4 ×103 M)、高灵敏度(1650 A cm-2 mM-1)、低检测极限以及良好的选择性、优异的重现性...
磷掺杂是调控炭材料表面性能的重要手段,在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团队在磷掺杂炭材料表面化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前期工作中,该团队以无烟煤为原料,通过磷酸活化合成了介孔炭材料。研究发现磷酸在活化造孔的同时,还具有同步掺磷的作用,其掺杂量达0.49wt%,这种磷杂多孔炭在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时,其在Et4NBF4/PC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压窗口可从2.7V扩大...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胡超课题组与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合作,利用碳点这些特点和优势,通过尺寸与结晶度调节、表面修饰和异原子掺杂的结构调控策略来设计和制备碳点材料,论述了其在发光二极管、光催化、光电催化、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此外,利用碳点丰富的表面缺陷位和灵活的结构可调变性,也评述了碳点在电催化、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为今后碳点材料在能量存储与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该研究成果近日以...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涛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实现碳纳米材料的可控、高效组装,科研人员发展了一种水-空界面毛细力诱导挤压的方法,构建了大面积、可任意转移的碳纳米管薄膜(Chem. Mater., 2016, 28, 7125)。进一步研究人员发现,所获得碳纳米管薄膜在经过后续的可控陈化组装后,可在水-空界面实现非对称的亲疏水性(Chem. Commun., 2018, 54,...
在近日由江苏理工学院和爱思唯尔国际学术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材料表界面行为国际学术论坛”上,英国布莱顿大学教授、副校长塔拉内-丁说,材料表界面行为研究对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他看来,“材料表界面行为,尤其是涉及到纳米层面的表界面行为,对材料的很多性能,比如表面润湿性、黏附性、腐蚀性、润滑性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可在表面自清洁、腐蚀防腐、传质传热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喻学锋研究员团队在开发黑磷电催化活性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以块状黑磷晶体为前驱体,快速制备得到单原子钴掺杂的磷烯,将磷烯电催化析氢活性提升数百倍,并展现出更好的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以Direct Synthesis of Metal-Doped Phosphorene with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
表面波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研究表面或界面处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样品表面或界面处的行为特征。目前常用的表面波光学显微镜是利用金属(通常为金或银)薄膜负载的表面等离子体波(Surface Plasmons, SPs)作为照明光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显微镜(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Microscopy, SPRM),它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细菌、病毒、DNA、蛋白质等生物体的无标记成...
2019年3月26日,纳米科技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以专刊形式报道了苏州大学近年来在功能纳米材料、表界面及相关应用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
应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王强斌研究员于2019年3月22日来我校化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新化学楼224会议室做题目为“生物大分子指导的无机纳米结构精确制造”的学术报告,来自化科院各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在本次报告中,王老师介绍了离散的纳米结构的精确控制和定量分析,之后重点介绍了将金纳米棒作为各向异性的建筑单元以及将DNA作为模板设计金纳米棒的...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Small, 2018, 14, 1803387; I.F.=9.598;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 17482–17491; I.F.=9.931),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作为主要构建材料,与天然植...
光子晶体超浸润性赋予具有独特光学调控性能的光子晶体材料在传感、检测、防污、驱动、油水分离等方面的新应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江雷团队在具有超浸润性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研究人员考察了基底浸润性对乳胶粒的形貌及其分子组装形式的影响(Adv. Mater. Inter., 2015, 14...
表面合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合成方法。利用金属单晶表面的催化和限域效应,合成出了大量传统湿法化学方法所无法合成的低维功能性纳米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杜世萱等在这一领域取得一系列居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2014年,他们将第一性原理计算与STM实验相结合,首次证实在Au表面发生的炔类分子的环化三聚加成反应为一个[2 + 2 + 2]的两步反应,同时发现表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实验室研究团队研制了一种由亲水微米纤维网络与疏水纳米纤维阵列复合的伤口敷料,该敷料可以单向地将生物流体从疏水侧泵到亲水侧,有效地泵出伤口周围多余生物流体。在大鼠皮肤缺损伤口感染模型中,亲疏水复合敷料显示出相比传统敷料更快的伤口愈合速率。这种亲疏水复合敷料为未来伤口敷料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有望在现有传统亲水/吸水敷料制备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进与升级...
野生麦子如何钻进土壤,实现野外自适应播种?麦芒卡到嗓子里,为何越咳越深?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现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尚未被认识的科学机制,即摩擦各向异性。最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表面与界面行为研究组的研究工作系统地揭示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