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仪器及技术相关记录1301条 . 查询时间(3.129 秒)
2023年7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lementary Alu sequences mediate enhancer-promoter selectivity"的研究论文。转录调控在维持细胞功能和正常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增强子(enhancer)作为调控基因转录的重要元件,往往需要通过远距离染色质环化与目标启动子(prom...
由于构成水伏器件的功能化纳米材料间缺乏有效的绑定机制,严重制约了蒸发驱动的水伏效应在可穿戴传感电子领域的应用。在不牺牲纳米通道结构和表面功能特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水伏器件的机械强度和柔性以满足可穿戴需求是实现水伏效应在可穿戴电子领域广泛应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另一方面,基于具有交叠双电层纳米通道的水伏器件在产电之外还具有离子传感的潜力,然而目前研究大多都聚焦于水伏产电性能的提升,水伏离子传感却被...
热压/热变形工艺是利用钕铁硼纳米晶粒在剧烈的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沿应力方向择优生长获得层状堆叠织构的近终成型制备技术。制备的热变形钕铁硼磁体具有晶粒细小、致密度高、强织构等优点,然而磁体中存在的无取向准周期性粗晶区限制了磁体性能潜力的深入挖掘。长期以来,粗晶区的形成机理尚不明晰,钕铁硼磁体发明人之一J.J.Croat表示,如果能减少无取向区域在热变形磁体中的占比,使得取向度优化5%以上,则磁体剩磁...
导体材料是信息交互、电能传输和力、热、光、电、磁等能量转换的基础性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力线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随着大功率器件的发展,对轻量化、大载流、高导电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根单壁碳纳米管(SWCNT)拥有极高的载流能力和电导率,载流能力比传统金属铜高出2~3个数量级,电导率更是银的1000倍以上。然而,当SWCNT组装成宏观薄膜的时候,由于碳管间电子/声子散射的影响,载...
2023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光功能材料研究中心董红星研究员团队与薄膜光学实验室合作,报道了混合卤素钙钛矿材料的可逆相分离现象,实现了密钥尺寸可调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相关研究成果以“Tunable Key-Size 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s Based on Phase Segregation in Mixed Halide Perovs...
导体材料是信息交互、电能传输和力、热、光、电、磁等能量转换的基础性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力线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随着大功率器件的发展,对轻量化、大载流、高导电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根单壁碳纳米管(SWCNT)拥有极高的载流能力和电导率,载流能力比传统金属铜高出2~3个数量级,电导率更是银的1000倍以上。然而,当SWCNT组装成宏观薄膜的时候,由于碳管间电子/声子散射的影响,载...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许杨团队首次报道了对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观测,系统地展示了对于里德堡激子的可控调节以及空间束缚,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中的里德堡态在量子科学和技术等方向上的应用提供了潜在途径。6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发现》(Observation of Rydberg moiré excitons)为题,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光致发光材料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现已开发出了包括水印、二维码和发光打印等多项防伪技术。然而常见的荧光材料颜色单一且很容易被模仿,更有效的防伪策略是光学特性多维度可调的新型材料,如发射颜色、发射强度以及余辉时长。这些光学特性不仅可以消除背景干扰,并且能够通过颜色和余辉时长的组合来实现多重加密。
2023年6月19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刘勇研究员、王贻坤研究员团队研发的一款基于新型光谱成像技术的组织血氧检测装备,正式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目前唯一获得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血氧成像技术产品。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研发世界首款短波长激发时间与光谱分辨新型双光子显微镜,该显微镜创新性地采用中心波长为520 nm的锁模飞秒光纤激光器作为双光子激发光源,可以有效地激发短波长波段荧光团,利用连接光谱仪的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模块,可以实现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同时检测。该技术可以实现紫外波段自体荧光的有效激发与探测,极大地拓展了双光子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为...
2023年6月12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张为俊研究员课题组在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垂直廓线探测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无人机载腔增强反照率光谱仪:一个同时原位测量气溶胶光散射和光吸收垂直廓线的强大工具》为题发表于美国光学学会(OSA)出版的Optics Express上。
2023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数字化子孔径抛光中中频误差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首次证明工具与光学元件间接触压强分布是影响中频误差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旋转卷积模型(RPC),实现了受该因素影响下中频误差定量解耦;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子孔径抛光中频误差产生机制的理解,也为中频误差的进一步抑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 Ex...
2023年6月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在数字化子孔径抛光中中频误差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首次证明工具与光学元件间接触压强分布是影响中频误差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旋转卷积模型(RPC)实现了受该因素影响下中频误差定量解耦;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子孔径抛光中频误差产生机制的理解,也为中频误差的进一步抑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Optics E...
精英论坛学术报告-聂宗秀。
目前中国急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望远镜来填补光学红外波段天文观测能力的缺口,12米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Larg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LOT)就是诞生于此环境背景下,LOT不仅本身具备强大的精测能力可取得重大发现,还可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强强联合,形成强大的光学红外观测平台,更大地发挥LOT以及LAMOST的科学优势和影响力,特别是对天文界研究宇宙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