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传感器技术相关记录577条 . 查询时间(2.306 秒)
近日,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公布,本批次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729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不包含特殊科技领域入选者),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李雪刚副教授成功入选,成为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首位入选该人才项目的青年学者。
自动化领域所取得的一项最大进展就是智能传感器的发展与广泛使用。智能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2月23日,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柯力传感”)通过股权受让方式正式成为深圳市意普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意普兴”)最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把意普兴打造成为工业安全行业的领军企业。
2023年2月24日,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柯力传感”)与深圳市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三电”)、科创板上市公司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敏芯股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成立由柯力传感控股的合资公司,共同打造电量传感器行业龙头企业。
人体活动所产生的包括应变和温度等生理信号是医疗健康、运动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利用柔性可穿戴设备实现应变和温度的感知意义重大。柔性传感器是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发展趋势是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发展柔性应变-温度双模态传感器,实现应变和温度等信号的监测以及区分,同时兼具高的分辨率仍是一个难点。
2023年2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团队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取得新进展。电化学检测,尤其是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因其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具有现场实时检测能力等优点,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极传感器是决定电化学检测性能的关键,然而,电极传感器的发展却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未经化学修饰的电极传感器一般性能不佳;化学修饰虽然能提高性能,却使得传感器制备过程复杂,且修饰物易...
振动能量采集器因其可代替电池,收集环境中振动能为IOT设备提供能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而在IOT设备应用的典型场景-工业环境中,高温度及高湿度极端环境无处不在。静电型振动能量采集器内部预充电电荷受极端环境影响容易衰减,这对能量采集器的大规模应用造成极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汪飞副院长率领团队研发了一款基于MEMS技术制造的,集成了硅针尖阵列的电荷可修复型静电能量采集器。当...
近日,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利用“疏水分子筛”研发抗湿型高性能硫化氢(H2S)传感器,相关成果以“基于Pt锚定CuCrO2(铜铬氧)的高性能H2S气体传感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在抗湿、高选择H2S气体传感器中的双重功能”为题,分别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杂志上。
纳芯微电子(以下简称“纳芯微”)与大陆集团和曲阜天博集团共同投资的陆博汽车电子(曲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博”)宣布产品合作,双方就乘用车关键零部件轮速传感器本土化项目签署产品合作协议,开拓在技术与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旨在共同推进我国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进程,保障供应链稳健安全。
国内首只专注于智能传感领域的知识产权特色基金——北京北工怀微传感科技股权投资基金近日在京成立。据悉,这是智能传感器国家专项首只子基金正式落地北京,将助推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加速发展。
压阻式气流传感器因其制备简单、信号易获取和高灵敏响应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气候预报、生物医学工程、矿产勘测和可穿戴监测等领域。目前,科研人员在提高压阻式气流传感性能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微观或宏观结构以降低检测下限和/或扩大气流传感器的传感范围。然而,在超低检测限和超宽传感性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这是由于在气流加载期间,活性材料之间的电接触易于饱和所致...
2023年2月15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研究员团队在可穿戴水凝胶贴片及体液中尿素视觉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在三维多孔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中嵌入上转换光学探针,设计制备一种可穿戴传感贴片,并将该贴片与智能手机的颜色识别器结合,实现对尿素的现场快速定量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析领域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2023年2月15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利用“疏水分子筛”研发抗湿型高性能H2S传感器,相关成果以“基于Pt锚定CuCrO2(铜铬氧)的高性能H2S气体传感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在抗湿、高选择H2S气体传感器中的双重功能”为题,分别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杂志上。
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多功能性和集成性的期待推动了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2023年22月7日,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s)在能力收集、人机交互、医疗监测和自供电传感等方面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遗憾的是,这类交互设备大多由分隔的传感器和显示单元组成,因而总是需要一些笨重的设备或有线连接来将输出信号转换为人类易读出的形式。色彩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传输信息的方法,其可调的颜色属性有望与传感器集成,为交互...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崔悦课题组传感器交叉学科招聘博士后、科研助理及学士后。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团队现拟招聘相关研究方向10-15名博士后、科研助理、及学士后,欢迎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加盟,传感器交叉学科研究,欢迎不同研究背景的申请人,包括量子物理、新材料制备、电化学、表面化学、生物材料、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智能制造、力学、机器人、自动化、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电路设计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