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生态学相关记录134条 . 查询时间(0.823 秒)
2021年3月3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同志带队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就京郊林果业发展需求及科技合作进行对接交流。王春城副院长表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要全力为市园林绿化局做好科技支撑与服务,进一步加强院局合作,共同助力推进北京市林果、花卉、草业等健康发展。院林果、花卉及草业相关专家分别介绍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草业、林果、信息装备及花卉等研究领域的创新研发和应用情况。市园林绿化局处室负责同志...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外10余家科研单位,对来自14个国家的510份苦荞核心资源的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构建了苦荞基因组变异图谱,解析了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揭示了苦荞的起源和传播驯化路径,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作为全世界苦荞多样性中心和栽培苦荞起源驯化中心的独特地位,为研究苦荞驯化和性状改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月...
近年由于全球温度升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穗发芽危害逐年加剧,受害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已有研究发现种皮颜色越深,种子休眠性越强,穗发芽抗性也越强,但目前这种相关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明晰。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方军课题组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Transcription...
近年来,随着空气微粒增加,太阳光的反射比例增加而照射至地面的光逐渐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全球暗化。由于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全球暗化的加剧势必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威胁。
2020年9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在京召开唐山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河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古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春江院士参加座谈会并作专题发言。会上,赵春江院士围绕唐山市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一是要牢牢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升级作用,实施一批重大的智慧农业工程;二是围绕唐山市功能定位,打造智慧农产品...
微生物组可以提升作物生产力,利用微生物组服务于作物生长和抗逆是当前农业发展重要趋势。作物到底如何实现对根际微生物组的有效调控,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对此,中科院东北地理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土壤微生物研究团队开展了相关探索。Karrikin (KAR)是燃烧植物释放的一类丁烯酸内酯化合物,能够刺激种子萌发及促进幼苗生长,对大火后植被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KAR与独脚金内酯(Strig...
2020年7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内蒙古农牧业创新基金项目“梭梭抗非生物逆境基因的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CXJJM08)进行验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iTRAQ定量蛋白组学方法检测了低光胁迫后水稻叶片蛋白丰度的变化,发现低光胁迫导致水稻叶绿体蛋白的丰度显著降低,其中参与卡尔文循环、电子传递链以及ATP酶复合体的蛋白受到影响最显著。此外,转基因研究证实过表达卡尔文循环途径中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β亚基蛋白(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OsGAPB)的植株...
2020年1月31日,《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等联合攻关揭示的秸秆还田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稻田甲烷排放的互作效应,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稻田甲烷增排效应被国际上高估了10倍左右。该研究可为全球稻田甲烷排放预测,以及低碳排放的稻作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019年12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中瑞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高敏副研究员申报的“空气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主要污染源的逸散特性、大气传输及健康风险:基于北京和苏黎世两地案例研究”获得资助。该项目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继中以、中巴项目后获得的又一重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提供资助,项目执行期4...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严重时颗粒无收,威胁着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安全。该病害在连续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常常会大爆发,但是其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南京农业大学张正光课题组研究发现,有些水稻品种在光照较弱时,稻瘟病发病严重,而光照强时,则发病弱。阳光和水稻的抵抗力之间有着什么样的神秘关系呢?研究表明,水稻体内有一种专门负责吸收和传递光能的水稻捕光复合体(LHC, Light harvesting ...
2019年3月31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王之岭副院长带队参加了由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召开的交流评议会。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张文副司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59个联盟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8年12月11日,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功举办中韩乡村振兴论坛。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荣才、院长李成贵及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金昌吉分别致辞。王之岭副院长主持会议。此次论坛分为“乡村振兴之产业”和“乡村振兴之民生”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郭沛院长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唐忠院长和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未来政...
2018年12月2日,科企合作共建坝上产业扶贫模式推进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隆重举行。会上,李成贵院长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华大农业集团总裁梅永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左晓波、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一雷、张家口市副市长刘均勇、县长李鹏举分别代表省、市、县政府致辞,对双方合作表达了祝福和期待。
2018年10月20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2018年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梅旭荣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体制改革处窦鹏辉处长,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及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等70余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