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生态学相关记录134条 . 查询时间(3.313 秒)
2014年9月4日,国际顶级刊物《自然》(Nature)发表研究论文《以更低的环境代价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Producing more grain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osts)。这一成果由全国18个单位的33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通过大量田间试验数据,探索如何在持续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新平教授、崔振岭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张福锁教授为通...
2014年9月1日,应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领导邀请,北京市农业局吴宝新局长在院职工之家作了题为“调结构、转方式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专题报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唐桂均副院长主持会议,高华书记、王之岭院长助理、科研处、院办、各研究所所长、业务所长、课题主持人、科研骨干等240余人参加了报告活动。吴局长从北京农业结构调整背景和内容、历次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北京农业如何发展、今后工作思路及重点4个方面进行了重点...
2014年8月5日,受农业部科教司委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刘宏斌等一行5人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检查生态所承担的全国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点工作。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2013年起,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在庄行综合试验站设立了全国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点。该监测点从去年开始收集径流,并取得初步成果。5位专家和监测人员在现场就监测工作进行了交流,对取得的成绩给予...
2014年8月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主任安钢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调研,考察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研和科技服务总体情况,并就农业科技发展、存在问题与院领导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巡视员杨瑞、原巡视员徐再城、副主任潘爱兵、副巡视员刘景才等陪同调研。在信息所和信息中心,安钢主任一行考察了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北京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等,听取了科研人员相...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协调攻关研发的以小桐子、光皮树、废弃油脂等非食用油脂资源为原料转化生物柴油关键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Designing the equipment for processing, sorting and sizing of agricultural crops requir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crops’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kokum seed were evaluated as a fu...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保定市农业局联合组织的中麦175现场观摩会在河北省高碑店市举行。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观摩现场指出,中麦175是实现我院“立地”目标的重要小麦品种,已列入中国农科院重点推广成果,要进一步加大示范展示力度,扩大推广面积,推动农业增产增收。
2014年6月16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周文宗博士作了题为“黄鳝性选择及其配对策略研究”的学术报告。周文宗从黄鳝性选择的过程、第二性特征、分批产卵机制及生态因子对黄鳝性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介绍有关研究进展。黄鳝雌雄同体,具有极为罕见的性逆转现象,将黄鳝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动物性选择机制特别是研究雄性选择雌性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创办英文学术期刊《Oil Crop Science》,这是唯一一份国际性的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将为国内外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展示成果和交流学术的平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共同支撑与引领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4年5月29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正式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合作领域。主要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农业规划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种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可控型精品农业、...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白菜、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再次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项目组完成了甘蓝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其它近缘种植物基因组比较,发现了作物种间和种内基因组呈现多层次的不对称的进化规律。该研究于5月2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14年2月26日上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大兴区长子营镇政府2014年院镇合作交流座谈会在长子营镇政府召开。程贤禄副院长、推广处、营资所负责人及长子营镇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长子营镇汇报了2013年院镇合作工作情况。营资所就大兴试验站2013年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同时围绕试验站建设提出了2014年院镇合作的工作重点。长子营镇党委书记张辉对农科院给予长子营镇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并根据本镇...
2013年12月8日,湖南省作物学会、省农学会在常德召开了“全国富硒产业学术研讨暨富硒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湖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廖任强出席了展销会。来自北京、湖北、江西、广西和湖南的180多名代表共参加会议,共有30家企业参展。
溶解浆属于高纯度的精制浆, 是生产纤维素衍生物的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粘胶人造丝、醋酸纤维、羧甲基纤维素、硝化纤维、玻璃纸等产品。用来制造溶解浆的纤维素原料尽管很多,但在工业化生产中使用的主要还是木材和棉短绒。农作物秸秆是一种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纤维素纤维原料,其化学组成及其组织结构与木材相近,因此能够替代木材制备溶解浆,但一直以来,国内外均没能有效的将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纤维素原料来生产溶解浆。
为了揭示黑土侵蚀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苗淑杰副研究员等基于人为剥离表层黑土及其修复的长期定位试验(2005年在海伦市建立),在初步证实土壤侵蚀降低玉米大豆产量,而牛粪肥提升作物生产力的基础上,选择了长期试验中的3个模拟侵蚀水平,即表土剥离0、10和30cm,结合两个土壤修复方法:一是按照当地农民施肥习惯仅施用化肥,二是在化肥的基础上施用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