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精神病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精神病学相关记录300条 . 查询时间(2.081 秒)
2020年6月12日下午,我校“利用大数据开展神经精神疾病精准诊疗”学术合作交流会在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召开。副校长刘金保,科研处、金域检验学院负责人,附属第二医院廖卫平教授团队、附属第一医院徐评议教授团队、附属脑科医院宁玉萍教授团队、金域检验集团于世辉教授团队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付晓东主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围绕认知脑、智能脑和健康脑三个核心问题,统筹安排...
脑与类脑是目前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人类能够上天入地,但是对两个肩膀之间的1.5公斤重的这个小东西却知道得很少,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推出脑和类脑方面的研究计划。上海脑与类脑研究中心于2018年成立。那么,近期上海的脑科学研究有哪些突破呢?在日前举行的复旦大学第54届科学报告会上,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冯建峰分享了脑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脑不对称性的改变在包括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在内的各种精神疾病中普遍存在。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现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大脑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环路存在功能异常,但相关脑结构异常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并且对强迫症患者是否存在脑结构不对称性改变也尚未明确。 《生物精神病学》期刊近日发表了由ENIGMA(Enhancing Neuro Imaging Gen...
2020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揭晓了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名单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具有较高异质性的疾病,其遗传率高达0.8,终身患病率约为1%。精神分裂症的确切致病基因如何鉴定是目前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多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遗传风险位点已经被鉴定。例如,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方法,研究者发现人类基因组上超过200个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座;基于拷贝数变异(CNV)研究也鉴定到了基因组上多个区域的CNVs与精神...
2020年5月7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本次国内共有2163位学者入选,北京大学入选107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张岱教授入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为突破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所面临的巨大瓶颈,该所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共同建立基于多水平多组学的精神疾病研究框架,首次发现并从多方面验证纹状体环路功能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的有效生物标记。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冰与蒋田仔领衔,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的研究团队经过十年攻关,共同建立了基于多水平多组学的精神疾病研究框架,首次发现纹状体环路功能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的有效生物标记,或将推动神经影像成为未来精神医学领域的有效临床工具。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医学》。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在它的早期诊断、评价疗效方面却一直没有有效手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影像标记,可以协助诊断精神分裂症,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据介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高致残性精神障碍, 全球终生患病率约1%,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临床医生的直观经验,缺乏有效、可靠、有指导意...
2020年3月31日,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西安交大一附院精神科马现仓教授团队精神分裂症肠脑轴机制研究的又一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宏基因研究,在菌种水平鉴定了多种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菌种,并结合单菌移植技术进一步验证发现精神分裂症富集菌可诱导小鼠出现社会行为缺陷及外周组织神经递质改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高致残性精神障碍, 全球终生患病率约1%,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在过去数十年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它主要基于临床医生的直观经验,缺乏有效、可靠、有指导意义的定量生物标记物来辅助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甚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基于抗精神病药物,而患者对其反应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约有三分之一患者属于临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却因没有早期进行疗效...
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利宁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Programmed cell death 4 as an endogenous suppressor of BDNF translation is involved in stress-induced depression”(“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通过调控BDNF的翻译参与应激引起的抑郁行为”)在Nature旗下Molecular Psych...
近期,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程勇教授团队在抑郁症新机制和生物标记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xosomes from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caus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mice with involvement of miR-139-5p regulated neurogenesis”为题2020年1月27日...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影响。据统计,目前已有323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被确诊患新冠肺炎,有43名为疑似患新冠肺炎,范围涉及全国17个省份,病例分布以武汉市为主,孝感市、黄冈市也有部分病例,其他地区以散发为主。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总体部署,各地应当做好疫情期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加强住院和居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和社区照护,防范院内...
2020年2月1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以最新论文(Latest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由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姚骏课题组和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弗雷德·盖奇(Fred Gage)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Synaptotagmin-7 (Syt7) 是小鼠中产生双相样精神行为异常的关键因素”(Synaptotagmin-7 is a key factor for bipolar-lik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