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435条 . 查询时间(2.124 秒)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春晖计划)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侨联、英国陕西同乡会协办的“英国华人高级学者团陕西交流访问”西北工业大学站的学术交流会于7月15日在长安校区数字化大楼第五会议室举行。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傅莉、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富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代富平、理学院副院长张秋禹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促进在英华人高级学者与陕西省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帮助陕西高校快速发展...
超声成像与CT、X射线等医学成像技术相比,以其无损无辐射且成本低廉的优点,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各个领域。超声成像系统中的核心器件是超声换能器,其既是超声波发射源,也是组织回波的接收器,因此其性能直接决定着超声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和性能优劣。
随着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高分辨显微镜已经成为生物研究中重要的工具。由于点扫描高分辨显微技术不需要采集大量的图像和后期处理,拥有相对较快的成像速度、不存在失真等优点,在高分辨显微镜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受点扫描显微成像的限制,其成像速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的需求。
2017年5月17日至19日,受研究员刘勇邀请,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Francis Lin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作了题为Experiments and modeling of directional migration of single cells and cell group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刘勇主持,中心近30名科...
研究发现脑发育神经环路机制       神经       2017/5/3
2017年5月2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在一项国际合作研究中,发现原钙粘蛋白基因簇表达的一个特定异构体决定5-羟色胺能神经环路的组装和轴突空间规则排列,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长篇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于《科学》。
当前,随着CT断层扫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成像中的低剂量成像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超过正常范围的CT 辐射剂量与人体新陈代谢异常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诱发密切相关。
2017年3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禹永春课题组题为《出生早期CX26的敲除影响大脑皮层发育并且导致焦虑情绪的提高》(“Neonatal CX26 removal impairs neocortical development and leads to elevated anxiety”, doi:10.1073/pnas.16132371...
日前,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化学学院李越湘(“能源”类榜单)、江西省医学科学院闵卫平(“医学”类榜单)、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阮榕生(“农业和生物科学”类榜单)教授入选。在2014、2015年度,李越湘、闵卫平和阮榕生三人亦入选该榜单。“2016年中国高被引...
日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尧教授与澳门大学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PD-L1表达与KRAS信号通路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2016YFE0121900)获批,资助总经费94万元。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官网近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利用硅基海绵和羧基铁粒子,成功研制出直径只有6毫米的磁性给药植入装置,为需大量服药或每天静脉注射的病患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杂志上。
由中国稀土信息中心和全国稀土信息网主办,中国稀土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稀土信息》、《稀土》、China Rare Earth Information、“中国稀土网站”等媒体协办的“2016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日前揭晓。“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发稀土双模荧光生物探针”入选。
2017年1月13-14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暨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议及学术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召开。1月13日上午,学术委员会主任杨胜利院士,副主任陈赛娟院士、委员陈凯先院士、邓子新院士、李林院士、盛焕烨教授、刘颖斌教授、叶德全教授,李亦学教授、陈万涛教授、吴家睿教授、周斌兵教授、钦伦秀教授、雷鸣教授、韩泽广教授,以及校科研院孙丽珍副院长等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
2016年11月26日上午,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韩鸿宾、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王为民副研究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喜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罗富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社会奖励处处长陈苏,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等7位院士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公布重庆市第五批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人选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渝人社发〔2016〕261号),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王伯初教授成功入选重庆市第五批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王伯初,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教育部“生物流变技术与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Collo...
2016年8月20日,国际传感器领域权威一区期刊《Biosens Bioelectron》杂志发表了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印晓星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2017, 87,278-284;IF: 7.476),本工作在印晓星教授和汤道权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印晓星教授的博士后于妍妍副教授为第一作者,药物分析学硕士研究生郁超为共同第一作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