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有机固体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光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有机化学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2.57 秒)
硼簇化合物,如闭式碳硼烷和巢式碳硼烷,是由硼、碳和氢元素构成的笼状化合物。碳硼烷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三维芳香性、高稳定性、高硼含量、低毒性和多中心多电子特性,因此在化学、药学、生物学、医学和材料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硼簇中硼原子处于相似的化学环境,B?H键的选择性活化一直是合成挑战,这极大限制了其应用。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得伟课题组实现了1,2-双硼酸酯多取代位点C?B键的选择性炔基化和烯基化反应,揭示了其按照1,2-硼迁移过程和在多取代位点的C?B键直接偶联的汇聚式途径进行反应的机理,纠正了过去相关文献中认为该反应“单纯按照1,2-硼迁移机理进行”的认知误区。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代表期刊《有机化学通讯》(Organic Letters)。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黄焕明课题组通过自由基-极性交叉环加成反应(RPCC)实现了β-单取代以及β, β-二取代环状胺的多组分单步合成。该方法首次使用简单底物伯磺酰胺在同一反应中同时作为氮自由基前体和亲核试剂,发展了RPCC用于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为构建β取代环胺提供了新的逆合成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代表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得伟课题组实现了链状、非连续1,3-立体中心的1,2-双硼酸酯的不对称合成。该工作解决了亲核试剂远离手性环境时构建非连续手性中心的难题,发展了偕二硼酸酯新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模式,避免了两种经典阴离子中间体所导致的副产物生成。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代表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科学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日前发表了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肖丰收/王亮团队与中科院精密测量研究院郑安民团队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工作设计制备了MFI分子筛纳米片和铁基催化剂复合的催化体系,实现了铁基催化剂低温费托高效制低碳烯烃和C5-C10烯烃。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训教授课题组在无机亚纳米线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发现碱土金属-多酸团簇亚纳米线能够有效锁定包括正辛烷、汽油等在内的易挥发有机液体,形成自支撑的弹性凝胶。
隆华新材2022年6月6日在互动平台称,公司新建的36万吨/年高性能聚醚多元醇扩建项目预计6月底建成投产。产品结构以高活性聚醚(高回弹聚醚)及CASE用聚醚(弹性体聚醚)为主,主要面向交通、体育运动及建筑防水领域等。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将达到72万吨/年,将大幅提升公司业务体量,加速主营业务发展。
华峰化学6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氨纶投资建设的100000t/a差别化氨纶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2020年6月投产,二期于2021年8月调试,目前已正式投产。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至少有10%的海洋垃圾是由渔业废弃物构成的,这意味着每年有50万至100万吨的渔具进入海洋。
荧光丝在发光纺织品、生物工程和医疗产品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然蚕丝具有非凡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但在紫外光照射下呈淡蓝色、浅黄色或完全无荧光。目前有两条路线可以获得荧光蚕丝:家蚕的基因改造工程和有机染料的染色技术。其中基因改造成本昂贵且耗时长,还会产生基因编辑错误,对物种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而有机染料的生产和使用往往对健康和环境有害。早期的研究表明,用纳米粒子喂蚕能够改变蚕丝的性能。因此,给...
日前,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文丽荣与张林宝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构建环庚三烯及环丙烷的合成方法。其成果以题“Hypervalent iodine promoted the synthesis of cycloheptatrienes and cyclopropanes”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 Sci.(中科院JCR一区,影响因子9.825, top期刊),得到了国际上同行评审专家的高度评...
2021年12月26日,由江苏赛科化学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王铁峰教授团队紧密合作攻关的“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清洁生产新工艺”,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和工业生产原料,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如何提高石油的采收效率并降低石油采收能耗,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一。然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开采,出现了大量的“老旧”油井,常规开采手段已经无法有效高效进行原油开采。
不对称Diels–Alder(DA)反应是构建手性六碳环的重要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对称正电子需求的DA反应。与此相反,不对称反电子需求的全碳DA反应则研究极少。从合成的角度来看,不对称反电子需求的DA反应可以为六碳环的合成提供了一种与正电子需求的反应完全不同的断键方式,因此有望在一些含有特定结构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中得到精准的应用。
近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佟振合院士团队徐政虎课题组在对映选择性合成β-内酰胺的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相关论文连续发表于化学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我院博士生齐佳霖为第一作者,徐政虎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院为第一通讯单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