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相关记录81797条 . 查询时间(2.298 秒)
2024年5月25日,第二十四届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简称:“新疆农机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中国农机院携采棉机、青饲料收获机、打捆机、辣椒收获机等农机装备,核心零部件等产品与服务精彩亮相,展示了焕然一新的一体化品牌形象。
记者2024年5月12日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学院王喜庆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日前发布了我国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
第二十四届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于2024年5月25日上午11时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麦尔丹·木盖提,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主席邓铭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肖文交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机学会理事长陈学庚教授,农业农村部原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总工程师金红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年5月25日,在第二十四届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2024“一带一路”智慧农业大会举办期间,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主办,新疆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协办,中国一拖承办的“大马力高端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在乌鲁木齐的新疆农科院安宁渠试验场举行。
海岸带环境监测中的光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这些技术也会面临海岸带特殊环境样品中的光学背景干扰影响(如色素等)。为了降低环境样品中背景光学干扰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张志阳/陈令新团队提出了基于拉曼静默区分子指纹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传感新方法,用于色素等溶解性有机质(DOM)环境中的亚硝酸盐检测,并取得显著进展。
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服务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22日,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在镇江组织召开了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交流座谈会,并举办了蔬菜生产机械化智能化装备技术田间推广日活动,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种植全程机械化专家组、省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专业组、省特色农业机械化专家组部分专家和全省各设区市及所辖县级农机推广单位、全国设施农业机械生...
2024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质研发方向取得新进展,制备了两面具有不同亲水性、截面具有梯度孔道结构的Janus水凝胶膜,并将其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质,不但降低负极水活度抑制析氢反应,而且确保正极侧充足的质子嵌入进而提高电池容量,实现了锌离子电池的长期稳定循环。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共性核心技术研究组(DNL0311组)王素力研究员和孙公权研究员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s)高耐久性膜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束缚体系量子信息处理研究组与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基于超冷40Ca+离子实验平台,实验探索了纠缠作为一种量子资源对量子引擎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量子引擎在其工作物质处于纠缠状态时能够输出更多的有用功,表明纠缠可作为“燃料”使用。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联合俄罗斯科学院化学物理和药物化学问题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和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微制造研究所等,在界面缺陷钝化机制与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年5月9日,在河南获嘉县举办的甘蓝种收机械化技术交流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6台套系列化甘蓝收获装备进行了现场作业。其中甘蓝联合收获机配套田间智能转运机,可实现甘蓝“边采收、边运输”收运联动作业,整机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甘蓝机械化联合收获的技术空白。
2024年5月15日,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第三批报装的7座配电站顺利通过测试验收。110kV变电站至HIAF园区配电站的8条10kV外部正式线路顺利启动,7座配电站内所有变压器及高低压设备一次送电成功,各项参数及运行状态均正常。
目前,国内外经汽化冷却烟道后的转炉煤气处置方式主要采用OG法和LT法工艺系统喷水/水雾的方式对转炉煤气进行降温和除尘,导致850℃以下的余热资源完全浪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效洁净燃烧课题团队提出了转炉煤气一次除尘全显热回收节能新技术,实现了转炉煤气显热资源的充分回收利用,使得吨钢蒸汽产量翻番。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针对转炉煤气显热回收过程中的煤气爆炸问题以及锅炉积灰问题开展了研究。
202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与程鹏飞副研究员团队在金属卤化物余辉发光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掺杂对于金属卤化物本征缺陷性质的调控作用,在全无机金属卤化物中实现了蓝色长余辉发光。
李贵节,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保健作用;食品风味化学与分子感官科学;食品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与组学方法;食品生物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