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森林经理学 >>> 林业遥感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业遥感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1.443 秒)
云和云阴影是影响光学遥感卫星影像大范围连续覆盖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低纬度的亚热带及热带地区,云和云阴影的影响更加严重。云及云阴影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遥感专题图中一些区域的类型信息缺失,而表现为云或云阴影等非地物类型。遥感影像无云合成方法是提高光学影像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现有的无云合成方法大多忽略了输入影像的时相问题,将多时相的输入影像同等考虑,或顾及了影像的时相但未考虑多时相数据间的辐射差异,因此造成...
大范围高精度的林下地形和森林高度测量是评估森林生长状况和碳储量的重要基础。星载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准确测量森林的垂直结构,但由于数据采集的离散分布特征,很难获取空间连续覆盖的数据。高精度立体影像在实现连续的森林冠层表面刻画方面具有优势,但受冠层遮挡的影响,难以获取准确的林下地形。为此,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是当前计算大范围森林高度的重要手段。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热带林业生态团队在橡胶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方面取得新进展,比较九种不同的生物量遥感反演方法并筛选最佳估算模型,研制了2016年和2020年末海南岛橡胶林的生物量分布图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表明橡胶林总生物量呈显著增长,凸显了橡胶作为碳汇的巨大价值。
森林有着独特的垂直分层结构。为了深入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完善地表物质、能量和水分交换过程模型,必须对森林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森林分层结构参数,如分层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是描述森林垂直结构的关键参数。获取森林分层LAI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和高质量森林经营管理质量,助力遥感辐射传输建模。
2023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的森林遥感团队,在利用超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立体观测数据提取森林三维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现有研究认为,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数据在林区不具备穿透能力,故在缺乏林下地形数据时,无法独立进行森林垂直结构参数的直接测量,特别是在浓密山地林区。本研究发现:分辨率优于0.2 米的光学立体观测数据能够对单株树木的冠顶结构进行...
2022年11月25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所湿地遥感制图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以越南湿地为研究区,利用全水文周期的哨兵二号遥感数据,提出了一种整合水文、植被物候和地理空间分布等多特征信息的热带湿地制图方法(以下简称IPG-MTWM),绘制了空间分辨率为10米且涵盖10种湿地类型的越南湿地覆盖图(VWeC)。该方法克服了常规湿地制图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野生动物声纹智能监测系统取得重要进展,并作为生态环境部“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的组成部分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长期以来,野生动物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一个难点,尤其是鸟类、鸣虫等不易被红外相机探测到的动物类群。声纹识别为监测这些隐藏的动物提供了新途径。特别是近年来权威科学数据库的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在声纹识别中的广泛应用,加速推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中国...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固碳速率最高的蓝碳生态系统,并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在中国,约四分之一的红树林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逐年空间分布格局及与周边土地覆盖类型转化是评估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工作成效、制定蓝碳增汇途径的重要理论基础,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光学卫星影像是目前可获取性最强、应用最广泛的遥感数据。然而,利用光学卫星影像进行逐年红树林动态监测研究存在潮汐淹没...
西南地区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之一。近几十年来,西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2009—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此次极端干旱事件导致了植被生长和生产力急剧下降,影响了植被的正常生长。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利用遥感数据分析不同植被对此次干旱事件的韧性。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稳定极其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确定优先保护区、维持重要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需要进行大尺度生物多样性观测。传统的实地监测方法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且耗时费力、成本高。遥感则通过将光谱和垂直特性与栖息地、物种或功能组的分布相关联,能以连续、客观的方式提供大范围数据用于生物多样性监测。聚焦于森林多样性...
实时监测生物量对农田管理、产量估测及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3月9日,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陈立平研究员、杨贵军研究员、李振海博士等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F=10.164)在线发表了题为“ Comparison forbid transferability of thermal, temporal forbid pheno...
走进中国林科院资源所实验室,张旭研究员通过互联网远程调用方式讲解着神农架国家公园川金丝猴智慧监管系统的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利用这一监测系统平台,不仅可以实时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核心保护区内金丝猴的生活状况,还可以通过在金丝猴栖息地布设的物联网,将声景指数、大气温湿度、光照、降水、土壤等动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同步呈现出来。
近日,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孟冉老师团队在森林扰动智能监测预测研究方向上连续发表两篇研究论文,取得重要进展。
良种化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常规的林木良种选育路径主要依赖林地栽培来比较品系间表型性状参数(如适应性和生长性状等)优劣并做遗传分析,迄今表型测量技术还主要通过人工每木检尺或取样测定,耗时耗力且无法实现高通量测量。近年来,无人机(UAV)低空遥感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通量、机动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在农业与草业上已被广泛应用。近期亚林所林木种质资源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造林和产脂树种湿地...
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2020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红树林总面积较2018年净增加约340公顷。为全面精准掌握我国红树林分布现状及近两年变化情况,有关单位采用2020年2米级国产遥感卫星影像,对全国范围郁闭度大于20%的红树林地块进行持续监测,获取了2020年中国红树林现状分布情况,以及2018-2020年变化信息。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红树林总面积处于增加态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