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一次能源 >>> 核能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能相关记录110条 . 查询时间(1.936 秒)
45年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分别不足0.06千瓦和270千瓦时,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缺口分别达1000万千瓦和400亿千瓦时。
2023年11月25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推动下,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烟台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将核能零碳供热的海阳方案有效复制到乳山,开启核能“双城”供热新纪元。此工程可覆盖乳山主城区630万平方米,预计可替代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本供暖季“暖核...
2023年11月15日上午,第二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开幕。
2023年10月27日,由上海核工院牵头成立的国家能源非能动核能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建设启动会在上海召开。国家能源局核电发展中心、上海市经信委、市科委、市核电办等政府部门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国家电投核能安全与发展部总监张立权、上海核工院总经理王明弹与共建单位代表共同为研发中心揭牌。
铁素体/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等铁铬基合金是以超临界水冷堆、铅冷快堆为代表的先进核能系统的首要候选材料。材料的抗腐蚀性能是决定先进核能关键系统部件能否安全服役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表面氧化膜的微观特性决定了其抗腐蚀性能。
维也纳当地时间2023年9月27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67届大会召开期间,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出席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创新促进净零排放”主题科学论坛闭幕式,向各国同行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观点,共同探讨核能创新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有关话题。
2023年7月12日,中核武汉与南华大学、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西仪”)共建的先进核能技术设计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武汉举行揭牌仪式。
2023年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透露,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煤炭保供、重大产业项目等环评14个,涉及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4月全国共审批3.3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6万亿元。
2023年4月9日报道,风能和太阳能产能的增长速度正在超过液化天然气和核能。壳牌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研究并比较了这四种能源形式的增长轨迹,它们都出现在过去60年里,并非常清楚地讲述了全球能源部门是如何增长和变化的。简而言之:我们最年轻、最清洁的能源技术是世界至少50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
2023年4月6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共同见证下,受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委托,中广核党委副书记李历与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吕克·雷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关于核能领域设计与采购、运维、研发合作协议的签署声明》。
The UK government is committed to a programme of new nuclear projects beyond Sizewell C, giving industry and investors the confidence they need to deliver projects at speed, according to a new policy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石化和化工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肩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当前,国家“双碳”战略纵深推进,发展并应用高温气冷堆技术是实现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服务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2022年12月15日,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在浙江海盐正式建成投用。该项目搭建起的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示范平台,是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和海盐县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为我国工业产业园区清洁能源替代提供了“中核方案”。
近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程设计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基于钠冷快堆的熔盐储能发电系统-NeoTriNa”和“小型核电源与新能源微电网耦合发电系统”两个项目陆续完成方案设计。方案显示,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匹配,能够大幅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产业园区、新能源换电站、海岛孤立微电网、高清洁出口企业等地区。这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核电科技创新,为保障国家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1月6日联合发布的《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称,预计2030年前中国煤电装机容量达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