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解 电镀 电池 腐蚀与防腐化学 电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477条 . 查询时间(2.048 秒)
2024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敦峰和汪国雄、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等,在一氧化碳(CO)电催化转化方面取得进展。该成果实现了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CO电解制多碳(C2+)燃料和化学品。
发展极端低温电池对于寒冷气候下人类活动以及极寒条件下太空探索和深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低温下的电解液尤其是水系电解液存在易冻结的问题,阻碍了电池在低温下应用。H2O-solute相图存在三类典型的温度参数——冰点(Tf)、共晶温度(Te)、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传统的低温防冻电解液设计策略一般聚焦于调控电解液的Tf,但Tf无法准确反映出电解液的防冻低温极限,仅通过调控Tf来设计防冻电解液,限...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辉教授课题组完成的研究论文“Enhanced puls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ve-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chlorinated organic pollutants based on a synergistic effect from Pd single atoms and FeCo2O4 nanowi...
2024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质研发方向取得新进展,制备了两面具有不同亲水性、截面具有梯度孔道结构的Janus水凝胶膜,并将其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质,不但降低负极水活度抑制析氢反应,而且确保正极侧充足的质子嵌入进而提高电池容量,实现了锌离子电池的长期稳定循环。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共性核心技术研究组(DNL0311组)王素力研究员和孙公权研究员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s)高耐久性膜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基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二次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新能源体系之一,其中聚合物/硫化物复合薄层化电解质的制备是该类电池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和大规模生产的最关键技术之一。特别是干法制造技术因环保、经济效益高、利于制备厚电极并规避有机溶剂等优势,受到广泛青睐。目前,主要基于聚四氟乙烯粘结剂成纤化的主流无溶剂工艺存在粘结性不佳、机械性能差、界面电化学不稳定等劣势。
有机光伏(OPV)电池由于具有柔性、质轻、光谱高度可调等优点,成为水下应用中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相比于标准太阳光谱,水下光谱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变窄,OPV材料可以通过精细的结构优化满足不同水深的光谱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此外,柔性OPV电池可与水下离网系统集成,不会显著增加设备的设计复杂性和重量。同时,柔性OPV电池也可以像海带一样在水中漂浮,预期能够降低因洋流、波浪或其他环境因素而造成...
发展极端低温电池对于寒冷气候下人类的活动以及极寒条件下的太空探索和深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低温下的电解液尤其是水系电解液存在着易冻结的问题,阻碍了电池在低温下应用。在H2O-solute相图中存在三类典型的温度参数:冰点(Tf)、共晶温度(Te)、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传统的低温防冻电解液设计策略一般聚焦于调控电解液的Tf,然而Tf无法准确反映出电解液的防冻低温极限,仅通过调控Tf来设计防...
基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二次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新能源体系之一,其中聚合物/硫化物复合薄层化电解质的制备是该类电池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和大规模生产的最关键技术之一。特别是干法制造技术,因其环保、经济效益高、利于制备厚电极并规避有机溶剂等优势,受到广泛青睐。现今主要基于聚四氟乙烯(PTFE)粘结剂成纤化的主流无溶剂工艺存在粘结性不佳、机械性能差、界面电化学不稳定等劣势。
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全球范围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至2025年,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可达到约100 GW。海水电解以低成本(2-3美元/kg H2)的可再生氢制取,有望解决深远海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原位直接海水电解无需对海水进行处理,有望成为最为行之有效的海水电解技术路线之一。但相对于以副产物形式制备的灰氢与蓝氢,电解海水制绿氢的成本仍居高不下,如果...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和低成本溶液加工性能,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钙钛矿活性层和相关电荷传输层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开展电荷传输材料的研究对于推动钙钛矿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光伏行业新兴的研究热点,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迅速提升。目前,刚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33.9%,超过传统晶硅29.4%的理论极限效率,但尚无关于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报道。主要原因在于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超薄硅底电池存在棘手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减小硅厚度而导致严重的光吸收损失和强烈的表面反射,致使叠层器件短路电流密度损失,使得柔性叠层器件效率低...
2024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郑琼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蔺洪振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钙钛矿材料光电性能优异,具有吸收系数高、光电特性可调、双极性输送能力优异的特点,同时兼具材料用量少、组件价格低廉、投资成本低的优点,这使钙钛矿光伏在应用场景上更有潜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SCs)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光伏技术受到了广泛研究,其中载流子的提取和转移对器件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如何将铅元素替换为低毒的锡元素并保持优异的材料性能是科研人员一直试图攻克的难题。近期,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米启兮课题组开发出一种能显著增加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进而提升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同行评审的一致好评,通过优先渠道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ACS Energy Letter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