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沉积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人物 沉积学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4.323 秒)
王厚杰,海洋地质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5);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沉积动力过程;中国海洋学会海岸河口分会,理事;中国科协第183、208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
李广雪,男,1962年6月22日生,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续聘)。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乔璐璐,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现今学术兼职:《海洋与湖沼》、《海洋工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stuarine Coastal Shelf Science》审稿人; 学科方向:沉积动力学。
李德勇,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近期研究兴趣:①沉积盆地古构造地貌恢复、沉积记录的古环境要素重建、层序地层结构样式、沉积充填演化耦合响应及“源—汇”效应模式;②含油气盆地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微观孔喉结构、优质储层预测,及高温、高压地层条件下岩石物理建模及地震波响应;③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与可压裂性评价。
李巍然,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曾承担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等、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从事岩组学、应用矿物学、岩石化学、海洋沉积学、沉积物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本科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范德江,国际沉积学会(IAS)会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委员; 《应用海洋学学报》编委; 多个国内、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学科方向:海洋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海洋矿物学、全球变化。
甘华军,1979年生,湖北黄冈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7项,包括国家重大油气专项“十三五”,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及横向合作项目;
徐尚,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学历。201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油气成藏机理与非常规油气地质,主讲《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Petroleum Geology》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
陈思博士具有地球物理、地质的综合学术背景,长期从事含油气盆地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层序地层和油气资源方面完成过一批重要的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或第一技术负责人参与了多项国内外课题(含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横向课题)的研究,研究区域包括南美洲厄瓜多尔、特尼达拉、渤海湾盆地、酒泉盆地、中国南海莺歌海盆地等,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潮控三角洲精细刻画、断陷盆地构造转化带划分、沉积动力学...
王家豪,男,50岁,副教授,籍贯湖北省天门市,分别于1990年、1996年、2005年学习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矿产系煤田地质勘探专业学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硕士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现工作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 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油气储层沉积学、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深水扇沉积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吴朝容,女,汉族;工学博士,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副教授,硕士导师。本科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硕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方向为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博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原信息工程学院),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丁晓琪,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专业:储层地质学;方向:储层地质学及储层地球化学。
李国蓉,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沉积学(含古地理学);方向: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储层地质与地球化学。
吕正祥,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方向:储层地质学与储层地球化学,储层沉积学。
傅恒,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专业:石油地质;方向:含油气盆地评价、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对天文地质学有一定探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