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理论语言学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2.141 秒)
量度形容词单独使用时凸显的是某类实体的性状特征,具有描写功能;一旦作为语素构成对举两字组,某种性状特征的两极对举构式激活了自身蕴含的可量度性,语义整合发生转指,特指某类性状特征全量幅中的某一点,表示某类性状特征相对合适的程度,具有指称性,属性转化为名词。从句法语义属性来分析,对举两字组内部关系松紧不一。文章首先对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进行综合考察,然后从语法表现、语义范畴、语用功能三方面确定整合度高...
“下”和“就”是光山方言中的两个全量形式,二者分布互补,主要体现在:1)“下”主要用于个体量化,“就”主要用于事件量化和个体量化;2)用于个体量化时,“下”用于实指性的个体量化,“就”主要用于非实指性的个体量化,这一倾向性差异在谓语类型等相关参项上都有表现。基于邻近方言和汉语史的相关材料,文章从历时来源角度对二者的共时差异进行解释。在此之上,文章对汉语部分方言中的同类成分展开了初步考察。已有材料显...
广东廉江粤方言有“佢”字处置句,不存在发展成熟的介词型处置句及其混合形式。本文在对廉江方言“佢”字句的句法语义进行描写的基础上,比较广州话“佢”字句的异同,认为粤语“佢”字句的功能是为达成某结果或状态(非现实情况)进行主观处置,“佢”已完成由代词向处置标记的演变。与“持拿”义动词的语法化相比,廉江方言“佢”字句的构式化程度较高。联系粤西及广西等边缘地区粤方言的处置句类型,本文认为粤方言典型的处置句...
提要汉语修辞研究传统上集中在对修辞格或文体风格等方面的考察,没有从人类行为的高度看待修辞现象。修辞是一种人类行为,言语行为是其基本构成及分析单位。这也是修辞学与语用学的连接之处。从人类行为的多模态本质来看,修辞主体在各个时空间,通过各种媒介,调用多种模态资源,实施修辞行为。本文由此提出“多模态修辞学”这一研究领域,并重点介绍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修辞研究。对修辞行为主体进行贴真建模是该类研究的理论思路...
本文基于《汉语方言地图集·语法卷》930个方言点的材料,描写汉语完成体标记出现的句法环境,可分为7大类41个小类。文章统计分析了不同标记形式在各方言中的比例,讨论了完成体标记的三种语法化路径,分析了台湾地区的方言零形式多的原因。汉语方言的完成体标记有五种来源,来源于完成义动词具有世界普遍性。
真正重视修辞特征的论辩理论,如亚里士多德和凯姆·帕尔曼(ChaimPerelman)的论辩理论,它们在思考论辩如何展开以及如何对论辩加以评价时,都极为重视受众的作用。就受众这一论辩的核心概念所涉及问题的广度而言,亚里士多德和帕尔曼关于受众的思考方式都是有所欠缺的。本文拟探讨其中一个问题——受众身份的问题——所要思考的是,这些理论家在多大程度上认可受众身份。基于此,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理解受众身份这个...
语义、句法、语音等相关证据显示,上古汉语否定不定代词“莫”由“无或”逐渐融合而成,“莫”结构式来自否定存在结构。从历时类型学的角度看,古今汉语否定不定代词总体上经历了从V-NI型到否定存在结构和NV-NI型并存的类型转变。
“每”是外部量化的全称量词,“都、皆、所有、全”是内部量化的全称量词,根据句法规则,两类量词不共现,但基于修辞动因,会有表语用强调的少数共现用例。“所有、全”与“皆、都”可以自由共现,并经过了语用强调到常规表达的语法化。到了现代,“每”可以自由地量化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与“皆、都”共现的用例极大地增多,且进入了很多原来不被允许的句法位置;“都”也实现了功能扩展,可表示外部关系。不过即使如此,“每”...
湘与黔桂边区域既是南北方言的过渡地带,也是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交叉地带,具有区域语言学的研究意义。该区域的方言语序研究尚显薄弱,可依据“一个中心、两个层面、三个视角、十六个观察点”的整体研究思路,从区域语言学、语言接触和比较语言学的视角对该区域汉语方言共时语序进行全面调查,建立“湘与黔桂边汉语方言语序数据库”,考察梳理已有记录的特殊语序在该区域的分布及扩散情况,发掘新的方言特殊语序现象,并对其进行...
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湖南是全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点地区。推广普通话,要从方言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方言中容易犯错的地方。湖南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难点就是克服湘方言和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它包括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其具体的内容,需要学习者细心体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假+NP”源于2017年初的网络流行构式“我可能V了假N”,同时作为一个网络语在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假+NP”中形容词“假”具有搭配广泛性和能产性的特征。“假”作为一个等级形容词,其引导的量级结构只有下限而没有上限,当把某一事物的“真”作为上限时,任何与它不同或偏离某一事物原型的,都可以称之为“假”。围绕构式“假+NP”的认知语用意义,重点分析原型理论下“假+NP”的多样性、模糊性及能产性等特...
湖南古丈话中高元音i在中古帮系和见系声母后发生了擦化,而在端组和来母后没有。这个擦化元音在舌位上也有舌叶化的倾向。古丈话高元音在不同声母后的读法,反映了汉语中的高元音在不同声母后擦化的次序有不同的模式,这对于理解汉语方言中的相关现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隐喻是《楚辞》写作的诗学机制,隐喻翻译直接关乎目的语读者对《楚辞》内涵的理解与领悟。隐喻翻译应兼顾隐喻目的,以传递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为旨归。以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为观照,在达成所指目的时可以采用等喻或者换喻的方法,在达成语用目的时,可以采用转换意义、省略喻体的翻译方法。恰当的隐喻翻译,有助于塑造诗人爱国求索的形象,有利于目的语读者领会诗人笔下深刻的内涵,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无怪乎”从跨层结构短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街接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涉及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跨层结构词汇化、分界转移引发附缀化、语境吸收诱发关联化、韵律制约导致零形化以及主观性增强触发主观化等。此外,“无怪乎”与“难怪”“怪不得”等“怪”类副词的功能差异体现为使用频率下降、连词化倾向显著和书面语色彩浓重等三个方面。
复杂名词短语限制(complexnounphraseconstraint,CNPC)指关系小句中的名词性成分不能从小句中提取出来作为主句话题。汉语中一些包含关系结构的句子可以违反这一限制。文章首先依据关系化类型和关系结构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讨论违反CNPC实例的句法结构特点。然后,结合前人研究中违反CNPC的语义条件的分析,发现违反CNPC的实例在名词成分指称性、主句谓词类型方面均有限制,其中以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