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 语音学 语法学 语义学 词汇学 语用学 方言学 修辞学 文字学 语源学 普通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普通语言学相关记录4345条 . 查询时间(5.611 秒)
语言是制约信息传达及意义推测的工具,是一套俗例化的社会性惯例,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这是语言的共性。各种语言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强制性地制约语义的不同领域,形成了不同语言的特性。语言本质上是一套由认知驱动的社会性惯例和信息推测制约工具。对照语言本质观,音译和借词是用音形代文意的方式为输入语提供认知符号,是通过移植能指而让人探究所指的意义投射。音译词和借词的生命力由输入语对具有“不可通约性...
符号学有索绪尔和皮尔斯两大传统。前者用二元论的方法观察抽象的语言系统,尽管成就巨大,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后者在沉寂数十年后,以新皮尔斯主义为旗帜,在解释具体交际中意义的传达和理解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代表性的学说有表征假说、意义几何学、复合话段说、语用整体论等,主张在具体交际主体的全部认知语用背景的基础上,诠释语言符号传达的意义。所谓“语言语义”并不存在,话语解释是一个整体语用推理过程。
通过对《人民日报》100篇新闻报道语料的考察发现同名回指转述是新闻报道特定语篇的一个普遍指称现象,有完全同形回指、部分同形回指、人物同名回指、事物同名回指、机构同名回指、同句同名回指、同段同名回指、跨句同名回指、跨段同名回指等语用类型;在新闻报道语篇中,同名回指转述远高于代词回指转述的使用,主要原因在于消解回指识解歧义、维持话题回指显著度和减缓回指信息激活负荷的语用认知功能。
吴语吴江同里话有一个允准动词“让拉”,在汉语方言包括邻近吴语中都难觅其俦。这个词表示允让,可以带谓词性成分(似普通话“让”:不让进去),但是不能带名词性宾语或兼语(异于普通话“让”),是唯谓宾动词。经过与吴江方言词库的比对,本文发现“让拉”来源于“让”和三身复数代词“伊拉”(他们)的缩合词汇化,但不可能是跟第一第二身复数代词的缩合,因为后两者不带后缀“拉”。代词的功能残留使得“让拉”排斥名词性宾语...
本文略谈文白异读现象的性质和特点,探讨文读音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可以与文读音、白读音并列的新概念“旁读音”。本文还以若干种方言为例,讨论旁读音的性质和特点。
西宁方言由于和周边语言的接触关系,语序具有明显的SOV类型特征,与这一语序特征相和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前置词逐渐弱化,后置词比较活跃;其中方位词的语法化是西宁方言后置词的重要来源之一,有些方位词已经语法化为宾格标记,这种变化和周边SOV语言的接触密不可分。如果跨语言比较,方位词的这种语法化路径有一定的共性。
从当地方言音义以及地理位置等角度探讨了福建省龙海市白水镇若干地名的正确用字,认为“磁窑”应作“瓷窑”,“大下”优于“大霞”,“内人口”应规范为“内垄口”,“山尾”可以沿用“山美”的雅称等。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地名用字问题相当复杂,应全方位统筹考虑,促进对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
自20世纪90年代起,语言测试任务中的策略参与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然而长期以来,对策略在不同任务类型下参与的过程追踪研究仍显贫乏。本研究通过运用有声思维数据采集方法,对不同学习阶段的两组参试者在基于语篇的语法填空任务中的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质性分析与量化手段相结合的调研。研究分析了四类典型策略使用及两组学生在处理该任务时的策略选择差异,并归纳出了三种不同效果的语篇处理模式。研究结果一方面为深入理解该...
体标记“着”的语法化过程曾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因为把观察重点放在形态句法特征的变化上,所以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着”的语法化条件和阶段等)没有取得一致看法。“着”的语法化的临界性特征既有形态句法方面的,也包括语义语用方面的,这一演变最终是由语用推理来推动的——这是既有研究所未能指出的。持续体标记“着”来源于动词“着”,也是进行体“着”的直接源头,三者构成了一个复合语法化链。 关键词:语用推...
“致事+V+了+役事+数量短语”结构,是现代汉语中高度能产的语法格式,对其产生机制的解释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本文认为,这类由反身致使结构衍生出来的特殊动结式,具备双重致使结构。它的第二个致使意义来源于句中的动宾结构。此类动宾结构是临时性的(即句法层面的),是古代致动用法的一种历史变异。致事型动结式是藏缅语的作格语言研究中所说的“自动-使动”(即非致使-致使)态系统的扩展形式,也就是说...
依据现存语用学理论进行的语法—语用界面研究通常以“显性意义—隐性意义”二分作为语法—语用界面相关问题的解释基础,多数以意向性作为意义生成和理解的前提。现存语用学理论模糊了语法、语用互动关系和语义、语用互动关系之间的界限;对语言规约性在话语解释中的认识不足。要破解语法—语用界面先行研究存在的问题仍需从语境出发。在语言语境方面,围绕语法形式与上下文结构之间的可容性,厘定各类语法形式的结构性制约条件。在...
汉字据义构形的表意特点,使语素义与汉字形体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汉字形体成为探究语素义及其组构词汇功能的重要依据。文章专就在汉字构意中留下线索或依据的语素隐含义进行探究,阐明这种“寄于形”的隐含义的抽绎方法,并用具体实例分析隐含义在语素组构词汇中的规约作用,说明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对深入阐释汉字语用规律以及准确理解和使用汉字及相关词语都有一定的助益。
江西南丰方言音系     赣语  南丰方言  音韵特点  同音字汇       2022/3/8
南丰县位于赣闽交界,方言兼具赣客特点,古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今读送气清音,阳声韵和入声韵韵尾保留三分格局,入声字有[l]韵尾,发生了气流分调、韵尾分调等语音变化。本文描写南丰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归纳其主要的音韵特点,编写同音字汇。
自由间接话语是一种修辞话语——一种形式、内容、效果共振的文学修辞话语。在文学语篇叙事中,它是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认识它,不仅要在句法层面,更要在语境层面进行考察,才能发现其在修辞认知范畴的诗学功能,揭示其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价值。对英语自由间接话语的修辞认知还能给修辞话语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启示,归结到翻译策略上,就是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自由间接话语在修辞层面上的诗学张力,进而实现其诗学价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山西方言研究经历了四个时期:山西方言研究的初创与探索期(1949—1965),山西方言研究的萧条与停滞期(1966—1977),山西方言研究的恢复与提升期(1978—1998),山西方言研究的兴盛与辉煌期(1999—2019)。文章对各个时期按研究内容从方言语音研究、方言词汇研究、方言语法研究、晋方言的分立、方言与民俗研究、区域方言研究、诗词用韵研究、学科交叉研究、方言与文化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