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 普通话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音韵 汉语语法 汉语词汇 汉语训诂 汉语修辞 汉字规范 汉语史 中国古文字 汉语研究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汉语研究相关记录2590条 . 查询时间(2.868 秒)
王冬梅著《汉语词类问题》韩文版由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李善熙教授翻译,韩国亦乐出版社于2018年9月出版。本书是沈家煊先生主编的 “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丛书”(第一辑)(学林出版社2018年版)中的一本。本丛书旨在对《马氏文通》引进西方语言学理论以来中国语言学界的若干热点话题加以梳理和评析,阐明汉语研究必须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汉语的个性、从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的必要性。本书则聚焦“名动分立”和“名动...
穿越三千年的历史,甲骨文的发展仿若星辰,照亮了我们与殷商展开对话的一幕幕瞬间。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宝藏,展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精神脉络;代代绵延,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赓续,滋养了写在中华基因中的文化气质底蕴。“一片甲骨惊天下”。作为中国已知的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蕴含着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也奠定了汉字方块形态和发展框架。120年间,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浸透着一代代研究者解码千年文明的心血。在新...
汉语手指字母方案     汉语  手指字母  方案       2019/11/6
汉语手指字母方案。
南部吴语山摄合口一等桓韵的读音有四个层次:层次Ⅰ为先秦层次,这一层次与先秦歌部对转;层次Ⅱ为《切韵》的前期层次,这一层次在上山小片与通摄一等韵母相同,在金衢片、瓯江片和丽水小片与臻摄合口一等韵母相同;层次Ⅲ音类分合关系在上山小片复杂多样,在其余片端系与覃韵相同,帮系和见系有的不与其余韵类合流,有的与其余韵类合流,可以把这一层次称为《切韵》层次;层次Ⅳ为文读。同时探讨了各个层次的演变过程。
贵州汉语方言山咸摄阳声韵字鼻韵尾的脱落有自主的黔川滇交界地方言型、半自主的黔南方言型和母语特征负迁移的苗人话型。凭借鼻韵尾脱落的地理分布和类型特征,可推测贵州汉语方言形成时期的状态。在建省以前的元代,贵州的地域分属四川行省、湖广行省管辖,“湖广音”由东向西渗透,“川音”由西向东扩张。“湖广音”先进入黔东南州侗苗混杂的东部地区,再进入与黔东南州以苗族为主的西部地区,然后进入布依、苗、水族为主等的黔南...
汉语被动标记“得”遵循了世界语言中“获得”义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普遍模式,即GET(‘to get’,‘toreceive’,‘to obtain’)>PASSIVE,汉语动词“得”的“获得”义及由其引申而来的“遭受”义共同构成其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语义基础。被动标记“得”发生语法化的结构为“受事主语+得+NP+VP”,语法化机制为重新分析,产生时间不晚于晚唐五代时期,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被动标记“得”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的《刘丹青语言学文选》系列丛书包括《汉语句法语义探思录》《语序类型与话题结构》《从语言类型学到语言库藏类型学》《方言语法语音探知录》《语言的文化和应用视角》,其中《汉语句法语义探思录》和《语序类型与话题结构》已于20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其余三卷也在出版过程中。
方梅著《汉语篇章语法研究》(以下简称《篇章语法》)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科出版资助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项目“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书于2019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文学语言研究系列”。该书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取向,将功能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实际相结合,探讨篇章现象与句法整合现象、特殊句法结构的信息地位和篇章功能、元话语成分篇章功能的浮...
汉字发展与中国统一     汉字  发展  中国统一       2019/10/12
中国汉字产生很早,对中国早期历史和文化记忆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在使用和传播上的特点,导致了历史、文化记录的向心性,这是中国统一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胡建华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潘海华教授主编的Interfaces in Grammar(《语法接口》)一书于2019年由John Benjamins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12章,第1章为引言,其余11章为围绕语法接口专题的研究性论文。
语言文字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对语言文字就有一些哲学思考和重要论断,如《论语》中孔子的“正名”思想深刻揭示了命名行为的重要社会功能,《荀子》“约定俗成谓之宜”的观点对语言本质属性做了精准的定位。到汉代时,中国就涌现出最早的词典《尔雅》(成书或在汉代之前)、最早的方言词典《方言》(扬雄)、最早的汉字字典《说文解字》(许慎)、最早的词源词典《释名》(刘熙),其中...
中古韵书有一批字,收韵不止一处,异读释义相同、相近或有牵连,属同词,而异读只出现在歌麻模鱼虞侯豪肴尤幽韵之间。如《广韵》“硰”三收,作可切哿一“硰石,地名”;千可切哿一“硰石,地名”;所加切麻二“硰石,地名,见《汉书》”。
汉语方言中来源于副词的先行义标记主要有“正”“再”“先”三个。“正”“再”来源于句中副词,其初始的句法结构为“VP1+正/再+VP2”;“先”来源于句末副词,其初始的句法结构为“VP+先”。后来由于语境的影响,这些原本为副词的“正”“再”“先”都逐渐演变为先行义标记。
2019年5月,语言学家温端政的新著《语词学基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有幸担任了这部书稿的责任编辑。温老师长期从事方言学、语汇学方面的研究,与商务印书馆合作30余年,出版的语言学著作和主编的语类工具书多达十数种,是我们的老作者和老朋友。
“VP-Neg”问句是汉语方言里一种重要的正反问句。根据否定词的不同及问句的结构,“VP-Neg”问句可以分为“VP+一般否定词”、“VP+复合否定词”、“肯定词+VP+特殊否定词”三类。问句的形式与语义之间存在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关系。作为汉语方言中常用形式,“VP-Neg”问句的地域分布广泛。有的方言里,“VP-Neg”问句在用法上有着特殊的表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