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近代文学史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近代文学史相关记录211条 . 查询时间(0.702 秒)
近代著名儒将曾国藩漫议     近代  著名儒将  曾国藩  漫议       2013/8/7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作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中兴”的第一名臣,拜相封侯,全国景仰;也是湘乡近代最知名的大人物,号称曾湘乡。他自幼熟读经史,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又点翰林,学问相当了得,可以说是一位传统的高级知识分子。正当曾国藩在仕途上不断攀升的时候,太平天国起义势如破竹,攻克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天国政权。于是,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办团练,组建统领湘军,与...
作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成员之一,早期的苏轼诗注释者林子仁以诗人的眼光对苏诗的活用典故的创作方法作了全面分析,总结了苏诗的一些创作特征:苏轼用典有暗用、借用、合用、展用、化用等方法,在前人语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造力,推陈出新,富于变化。林子仁作为一位重要诗人,亦不忽视“知人论世”的阐释方法,针对苏轼好发议论的特点,详细深入地考证、补充了苏诗所涉及的时事。此外,林子仁对赵次公、李厚等旧注中...
“兰”、“蕙”之用始于《楚辞》,定型于六朝,之后的文学作品中便屡屡见其踪影,然而因为宋以前的注家以及士人对于它们的区别都很模糊,致使宋朝一代又一代的士人在其笔记中不断探讨并确定二者的生物特性以及区别,这种学术交流方式更加快速地提高了两宋的学术水平。
论清代文章义例之学     清代  文章义例  碑志  章学诚  古文  叙事       2012/7/17
清代文学批评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好谈文章义例,主要表现为金石学中的碑志义例探讨与古文理论中的以“例”论文风气。这种现象可溯源至《春秋》义例之学中丰富的文法内容,而在清代蔚然成风则出于匡救文弊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文章写作不断追求规范化的结果,标志着传统文章学中形式规范理论的又一发展阶段。清人论古文义例在文体上偏重源于史传的叙事文,这体现了叙事文文体地位的空前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抒情言志传...
浙江江山刘氏是清末民初两浙词坛一个重要的词学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刘履芬、刘观藻与“吴中词派”后期成员有直接交往,他们的词学观念有兼融浙、常两派思想的倾向。清末民初,随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起和繁盛,现代分科教育的大力推行,词曲之学也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学讲堂,成为中国文学学科的主流课程,词学研究格局开始出现新变的迹象。刘毓盘在承继父辈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词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改造,由过去偏重于家庭、师...
章颜:挖掘被湮没的声音     章颜  挖掘被湮没  声音       2013/5/3
《内线号手:七月派的战时文学活动》一书的作者舒允中,是美国麻州大学硕士及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任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古典、中东及亚洲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在书中,舒允中致力于描述七月派在其历史环境中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其重要成员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作品和文学作品。其中以胡风、路翎、冀汸、曹白、阿垅等为主要探讨对象,这些作家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七月派的方向和这一流派所要解...
“新批评”在中国的早期译介是“新批评”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一定的契机下,中国学者开始译介“新批评”,主要集中在艾略特、瑞恰慈作品的翻译与介绍上;通过展示早期译介的基本状况,对“新批评”引入中国的文化语境及译介策略进行反思。
钱钟书(1910–1998)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后来求学于国内外的一流学府。他从抗日战争(1937–1945)初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写出了他大部分的散文和小説作品,可以算是乱世中的作家。[i] 他虽然后来偶尔还会作诗、写论文,但是他的文学生涯—就如不少同辈们一样—被中国内战的结果所割断。不过,在那十年之间,钱钟书为文学现代性做出了很多种惊人的贡献,有的至...
寻找钱锺书     寻找  钱锺书  学术标杆       2013/5/3
1998年,钱锺书刚刚去世,我就很快得知了这一噩耗——我当时正巧在蒙特雷的一家中文书店。这消息并未让我感到吃惊,因为过去两三年里,有关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的报道时有传来。钱锺书去世之时,他在华语世界几乎毫无争议地被公认为文学研究领域的泰斗。他对欧洲文学艺术的了解之精深,几乎可以匹及他那非凡的中国传统文学学养。1949年,面对纷至沓来的颇有吸引力的海外邀请,钱锺书仍然选择留在了中国大陆。对于具有如斯身份...
国学须与汉学并长争高     国学  汉学       2013/8/2
在“国学”与“汉学”这两种有关中国的学术话语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我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自己早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就一直在主持着一项规模越来越大的汉学翻译工程,而且打从最近十年以来,也一直在北大比较所招收“国际汉学”专业的博士生。而接下来,在清华大学这所具有特定历史的校园内,在“国学”与“汉学”之间,又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特殊关系?这又是晚近以来自己不得不集中思考的问题,因为不澄清这方面的...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对张爱玲的研究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的趋势,在“量”与“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突破。本文从“海外华人”、“西方学者”、“港台研究”三个方面对海外张爱玲研究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指出了其各自的研究特点。认为,对海外张爱玲研究的特征以及方法论的系统考察,张爱玲与外国思想文化的专题比较研究等方面缺乏较为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阿累”是唐弢?     阿累  唐弢  鲁迅       2010/6/18
在鲁迅逝世不久,一位署名“阿累”的青年写了一篇短文《一面》,回忆鲁迅赠书给他的小故事,感情真挚,以小见大,颇能反映出鲁迅的人格,当时就发表在《中流》半月刊上,以后又被编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集》,解放后更被选入中学课本和几种鲁迅回忆文集,《一面》以此成为名文,“阿累”其人,以此文成为名人。
《答托洛斯基(按:今通作托洛茨基)派的信》和《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这两篇文章不应再视为鲁迅的作品而被编入《鲁迅全集》了。理由是:这两篇文章都是冯雪峰用鲁迅的名义所写,而事后鲁迅并没有认可它们;代笔者所谓“先生口授,O.V.笔写”及“O.V.笔录”是不属实的。
民初骈文小说的特质     骈文小说  骈文  言情  文学语言       2012/11/21
民初骈文小说的出现,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反映出清末民初小说发展在启蒙追求退潮之后的重大转移。民初骈文小说引领了“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兴起,体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文学需求。在一种基本脱离社会政治与现实情形的“情”之上,民初骈文小说建立了自己的内蕴,也表明了清末民初“言情”的文学语言建构一度从古文转移到了骈文。
有些人一张嘴便把张爱玲和胡兰成相提并论,这可以说正中大汉奸胡兰成的下怀。胡兰成在他的《今生今世》中,不就拼命渲染他和张爱玲的恋情吗?!后来三毛作为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简直把玩弄张爱玲的现代“登徒子”胡兰成写成了张爱玲的“白马王子”,对胡兰成的美化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原来,宝岛台湾有一帮胡兰成迷,甚至把他从他蛰伏的日本拉到台湾去讲学,有位青年女作者还一口一个“胡爷爷”,让人起鸡皮疙瘩。后来,余光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