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业务 >>>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新闻编辑 新闻评论 新闻摄影 新闻业务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新闻业务相关记录990条 . 查询时间(1.183 秒)
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素材了解客观情况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调查活动。面对复杂的客观世界,记者要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必须深入采访,通过广泛的采集,去伪存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采访是记者了解事实真相的一条必由途径,是记者一项特殊的基本功。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丹·拉瑟说:"加果不能采访,就没有资格做报道,那么就会离开主持人的位置。"
论采访权     采访权  言论自由       2009/10/14
采访权来源于言论自由,是知情权的具体化。采访权是一种职业权利,而不是受人民委托而行使的权力。采访权表现为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两种形式,在许多场合必须通过同采访对象约定而取得。新闻记者并不拥有行政司法特权。
从斯里兰卡回到巴基斯坦后,海啸灾区的情景依然从脑海中挥之不去。1月3日至18日的半个月中,记者亲身感受到我国医务人员将无私的情和爱播撒在友邦的土地,亲身感受到兄弟的斯里兰卡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经历了一次终生难忘的跨国采访。记者愿与读者分享那些新闻背后的动人故事。
对于新闻报道,历来有一个观念,那就是“抢新闻”。凡是发生的新事件,似乎第一个要素就是要“抢”。谁抢在前头,谁就是头等功臣。一般来说,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正所谓“世事无绝对”,凡事有个时间、地点、大势的制约,真理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误。如果一味强调“抢”字,不顾必要的规则,有时就会走向反面,甚至贻笑大方。新闻事件的“抢”与“不抢”、报道与不报道,是一门值得细细探究的学问。某种情况下,“...
美国两家有影响的新闻媒体2000年对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两次采访,有趣地显示出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差异。两位采访者都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但动机和方式大不相同。一类比较现实,对待中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另一类则受对中国固有观念的左右,未能摆脱以往冷战意识形态的束缚。从中可见两类美国新闻工作者在对待中国以及他们的记者角色上的不同态度。
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采访娱乐记者,请他们畅谈娱记们得意的策划、采访手段。这次节目中,与会者预言关于王菲生孩子报道,娱记的竞争将白热化。果然,5月间王菲持临产前续遭遇众多香港、内地记者的围堵采访;她的前夫、摇滚歌手窦唯因报纸对他的侮辱性的报道怒而烧了报社门口的汽车。我国娱乐记者的无理性行为和他们对娱乐新闻的认识偏差,达到了又一个“顶峰”。面对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形,新闻学界不约而同地在...
本文以汶川地震的部分采访报道为例,试图从理论层面上对新闻价值与人本价值冲突时应如何抉择做出分析。文章在援引相关案例之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新闻价值应让位于人本价值。同时,本文对现实中违反这一原则的现实因素作了简要分析。
体育新闻采访的特点     体育新闻  新闻采访  采访       2009/10/14
新闻采访无论在采访方式和采访流程方面都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只是由于新闻采访的内容不同,而不同的新闻内容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从而采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点。从广义上说,体育新闻采访包括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军事体育、大众体育等几方面内容的采访,一般来说这些采访同其他新闻采访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采访的内容不同而已。从狭义上说体育新闻采访特指对竞技体育的采访,而对竞技体育的采访同其他新闻采访相比却有着独特的...
本文在界定网络采访和网络记者内涵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对网络新闻采访的个性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并指出网络采访亦有其自身的缺憾。
近年来,因新闻采访报道侵犯他人隐私权而引发诉讼的案例日益增多,由于我国的新闻法尚未出台,保护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也不尽完善,审判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往往意见分歧较大。众所周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首要原则,因此,越是真实的信息,就越符合新闻的要求,但是对于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采访越深入,报道越真实、越具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就越严重。隐私要“不为人知”,而新闻要“广为人知”,这就构成了二者的冲突。
从事新闻工作17年,担任报社编辑也已14年,却一直说不清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常常凭自己的感觉看待作者来稿,尽管误差不是十分大,但说不出个好坏标准来,总是憾事。2002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为《百年好文章》的丛书,这是一套4册的作品集,分别展示了法新社、路透社、合众社、美联社这4家全球性大通讯社记者们在上个世纪百年间创作的新闻精品佳作。闻着墨香买回这套用生动而且深入浅出的笔法写...
新闻敏感是通讯员在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林林总总的客观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我国通讯员的基本素养,是我们通讯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是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西方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
长期以来在新闻界流传这样一句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道出了受众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进入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受众,面对“信息海洋”就更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79%的网络读者对内容是一扫而过,只有16%的人逐字逐句地阅读。
20世纪末,公共新闻运动虽经10年之久,却依然无法根本改变普通市民无法获取近用权、参与公共生活的状况。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体系内部的改革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在移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参与新闻在传统媒体系统外部逐渐兴盛开来。这种新闻传播模式并非是要取代传统模式,而是在一个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与传统模式互为补充。
在美国众多的新闻学流派中,六十年代崛起的“新新闻学”无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它对传统新闻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的革新,极大地冲击了美国的正统新闻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当代显得相对单调和沉闷的新闻报道和写作现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对于“新闻文学”的繁荣也具有操作性很强的借鉴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