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矿物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矿物学相关记录1010条 . 查询时间(0.46 秒)
弄如日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是该成矿带上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期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LRM分析和包裹体中子矿物相的SEM/EDS分析等,对与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以及金的迁移与沉淀机制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黄铁矿-石英组合的早期阶...
西藏沙拉岗锑矿床位于中国北喜马拉雅地区然巴杂岩穹窿的东南部40km。该地区至少有4种矿床类型被发现:(1)金矿;(2)金锑矿;(3)锑矿;(4)铅锌(银,锑)矿。沙拉岗是该地区代表性的一个以辉锑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的脉状锑矿床。赋矿围岩为下白垩统甲不拉组板岩、粉砂岩、硅质岩以及辉长岩和闪长岩等侵入体。主要的矿体受控于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多为低角度浅层次的层间断裂,在成矿前和成...
舍索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北部,属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为小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矿鉴定基础上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H-O、C、S和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包裹体温度与盐度分析。矿区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16Ma, A/CNK值在1.0附近,A/NK值在1.62~1.88之间,为准铝质与过铝质的过渡类型。微量元素蛛网...
舍索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境内,为小型矽卡岩型富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查明其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舍索矿床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磁铁矿+辉砷钴矿+自然铋+大量石榴石+少量透辉石,形成温度达到800℃;(2)硫铜钴矿+辉钼矿+硫铜铋矿+硫银铋矿+针硫铋铅矿+透辉石;(3)硫铋铜矿+含铋斑铜矿+绿帘石+次闪石+黑云母...
角岩是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近年来钻探工作大量揭露的赋矿围岩之一,其中蕴藏的钼铜资源量已达大型以上规模,不但为甲玛增加资源量提供了新的保障,而且在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之外增加了一种新的矿石类型。但角岩的研究相对薄弱,对其在深部找矿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本文通过对甲玛角岩基本特征的研究,归纳了角岩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角岩的物质组成,结合角岩中裂隙的统计结果,推测了深部岩体的中心位置,为深部找矿提出了建议。认为...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上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的又一个重要矿床,2010年7月已正式投产。产于矽卡岩、斑岩和角岩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已表明甲玛矿床的铜钼成矿时代集中于17~14Ma,而成岩时代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矿区及外围大量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本文选取矿区铅山上52号平硐内的2件弱矿化斑岩脉样品,花岗斑岩(JM52-0)和花岗闪长斑岩(JM52-46.7),首次开展斑岩脉的锆...
镁铁质岩石所反映出的壳幔作用信息可以为地壳增生发生的时间和方式提供可靠的证据。本文报道了南部拉萨地块东段朗县至米林之间晚白垩世镁铁质岩石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侵位于98~88Ma,高Al2O3(17.25%~19.46%),低MgO含量(3.89%~5.07%)及Mg#(44~50),与高铝玄武岩特征相似,属于中钾钙碱...
在拉萨地块中部米巴勒地区产出的中新世钠质方沸石(霞石)响岩中的单斜辉石发育大量环带结构,环带结构包括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其中正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Mg#、MgO、Cr2O3呈逐渐降低趋势,而FeO、Na2O、Al2O3、TiO2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它反映了岩浆正常结晶的历史。反环带结构中Mg#、MgO、Cr2O3从核部到边部呈升高的趋势,FeO、Na2O、Al2O3的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本文...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地幔橄榄岩相对新鲜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主要工业矿体产于蛇绿岩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以下方辉橄榄岩相带一定层位中,主要有块状、浸染状和豆状等矿石类型。罗布莎铬尖晶石成分变化范围大,依据铬尖晶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学研究至少可识别出3个期次铬尖晶石:(1)成矿前期铬尖晶石,主要以熔蚀残斑晶、出溶晶及少量自形晶形式产于方辉橄榄岩中,以富Al2O3为特征,...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和超钾质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它们的年龄主要是17~8Ma,而对于拉萨地块西部雄巴地区时代为24~23Ma的岩浆作用则研究较少。本文对雄巴盆地新识别出的三种类型火山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分别是超钾质安粗岩(23.9±0.6Ma)、粗面英安岩(23.3±0.4Ma)和钾质流纹岩(24.1±0.3Ma),这三种岩...
在青藏高原的演化历史中,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方向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的岩浆作用时空展布表明,大量早白垩的岩浆作用分布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下简称为班怒带)以南,但是近年来在该缝合带以北也发现了少量同时代的岩浆作用。本文研究了靠近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以北、改则县北部热那错地区的流纹岩,获得了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热那错流纹岩年龄为~110Ma,与相邻地区报道的岩浆岩活动和缝合带以南...
恰功矽卡岩型Fe(Cu)-PbZn(Ag)矿床的形成与二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该矿床与查藏措、斯弄多、加多捕勒、青都、那扎等矿床已初步在冈底斯中段勾勒出1条矽卡岩成矿带,但目前对这些矿床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发育于西藏恰功矿区南部的2种斑岩的锆石采用CL和LA-ICP-MS进行了成因矿物学和微区微量元素及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石英斑岩的侵位时代为66.83±0.72Ma (MSWD=2.4,n=9)...
拉萨地块中北部形成于90~88Ma的拔拉扎含矿斑岩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特征:高SiO2(>69%)、Al2O3(平均为15.89%)、Sr (平均为354×10-6),低Y(平均为12.97×10-6)、Yb(平均为0.95×10-6)含量,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N平均为19.8);同时它们有着高Mg#(平均为65)、Cr(平均为107×10-6)、Ni(平均为13×10-6)含量。研究...
近年的研究基本揭示,在冈底斯南缘存在一条晚三叠世-侏罗纪的花岗岩带,其成因认识有助于恢复青藏高原中生代演化历史,但却存在争议。为此,本文选择拉萨东部驱龙早侏罗世花岗斑岩开展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调查岩浆源区特征,以期查明岩浆成因。分析结果显示,驱龙早侏罗世斑岩具有相对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29~0.7050)、正的εNd(t)(平均0.7)和锆石εHf(t)值(...
笔者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和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都有岛弧型花岗岩岩基产出。这些岩体岩性上以中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 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的本质特征,指示着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存在双向俯冲。锆石U-Pb 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在不同构造位置年龄并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