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高聚物工程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高聚物工程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1.042 秒)
为降低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并获得宽液晶相区, 用环己基替代传统二苯乙炔液晶分子中的一个苯环, 得到一类结构新颖的含乙炔桥键的负介电各向异性液晶分子4a, 4b. 目标化合物采用1-trans-4-(trans-4-正戊基环己基)环己基乙炔与4-碘-2,3-二氟苯基醚进行Sonogashira偶联反应制备, 反应总产率27%~28%. 产物结构经MS, IR, NMR鉴定确认. 采用DSC结合偏光显...
从基于聚合机理的基元反应和物料衡算出发, 考虑聚合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和热引发, 详细推导了直链型双官能度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的动力学模型, 考虑凝胶、玻璃化和笼蔽效应等对各速率常数和物性参数的影响, 利用基于自由体积理论的扩散控制速率参数和矩方法求解各物种浓度、聚合速率、分子量及多分散度的表达式. 利用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和引发剂[2,5-二甲基-2,5-二(2-乙基己酰基过氧)己烷(DMDEHPH)...
将巴马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类的粗提物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以V(氯仿)∶V(甲醇)=85∶15洗脱分离, 分离产物经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核磁共振(NMR)鉴定为大麻酰胺A (cannabisin A). 以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自由基(OH•)三种不同自由基体系研究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类的粗提物、大孔树脂纯化后的精提物及cann...
通过单体4-[(2,5-二溴苯)乙炔基]苯胺和1,4-二乙炔基-2,5-二戊氧基苯之间的Sonogashira偶合反应合成了带有p-氨基苯乙炔基共轭侧基的聚对苯撑乙炔((PAnPE)). 该共轭聚合物的THF溶液((2××10--5 mol•·L--1))在473和519 nm处呈现两个比较强的荧光发射峰. 通过调节在聚合物PAnPE-THF溶液中所加入三种沉淀剂((甲醇、乙酸、稀盐酸...
通过溴蒸气的吸附, 聚苯乙炔(PPA)的电导率比吸溴前提高近12个数量级. 采用固体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溴与PPA之间的p-π共轭效应, 探讨了掺溴PPA的导电机理. 研究表明, PPA掺溴产生了溴负离子和电子转移复合物, 促使导电率提高. 实验证明压力作用的增大有利于增强溴与PPA之间的共轭作用, 温度升高导致掺溴PPA中p-π共轭结构减少, 导致电导率降低.
根据溶液的折光指数增量与溶液的组成间存在定量关系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定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新方法, 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 结果通过元素分析法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 以及运用折光指数增量法测定已知比例的壳聚糖与聚丙烯酰胺(PAM)混合物中二者的质量百分比进行佐证. 结果表明, 折光指数增量法测定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是可行的.
以端基为C3及C5取代的多环酸为原料, 合成了6个具有双酯基中介核, 末端为TEMPO (TEMPO=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1-oxyl)的磁性分子. 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磁学测量系统), 顺磁共振仪, 差热扫描量热仪以及热台偏光显微镜等对化合物的磁性质和液晶性质进行了测定, 提出了该类化合物同时...
从结构和相互作用方面对聚噻吩(PTh)/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一方面聚噻吩本身的结构对其导电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MWNTs作为一种掺杂剂, 和聚噻吩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 电子从MWNTs转移到聚噻吩. MWNTs和它周围被掺杂的聚噻吩通过π-π共轭作用形成相对独立的导电单元, 在复合材料的导电体系中起到主要作用, 随着这种导电单元数量的增加直至相...
采用溶剂场极化连续模型在密度泛函B3LYP/6-31G (D)水平上研究了氢卟啉和镁卟啉分子在四氢呋喃(THF)、二甲基亚砜(DMSO)、二氯甲烷(CH2Cl2)、氯仿(CHCl3)这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环境中的几何结构和分子轨道能级, 从而研究了溶剂效应引起的分子几何构型和轨道能级的变化. 然后采用上述溶剂环境下优化的几何结构在含时密度泛函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激发能、吸收波长、跃迁组成和振荡强度. ...
运用FTIR原位跟踪方法, 以巯基和碳碳双键官能团转化率做为检测指标, 研究了巯基化合物的结构对紫外光固化巯基/乙烯基共聚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苯硫酚的反应活性明显低于硫醇的反应活性; 巯基化合物中吸电子基团(酯基)会使反应活性降低, 而推电子基团(异丙撑基)会使反应活性提高. 采用量子化学中密度函数理论B3LYP/6-31G*的方法和基组对巯基化合物中S与H的净电荷和键长...
通过乳液聚合法,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 以二乙烯基苯或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制备了包覆有十二醇的聚合物复合颗粒. 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和透射电镜观测乳胶粒粒径和形态, 气相色谱法测试了十二醇的包覆率, 并探讨了聚合过程中十二醇包覆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十二醇的包覆率和十二醇与单体的质量比及单体转化率显著相关, 并且在聚合过程中包覆率存在先升后降的...
通过羧甲基壳聚糖接枝二甲基十八烷基环氧丙基氯化铵, 合成水油两溶性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 并将其作为乳化剂与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 利用溶剂挥发法, 构建一种多功能的药物载体缓释系统, 并尝试包裹脂溶性药物盐酸米诺环素. 利用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Quasielastic laser light ...
为满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对氘代聚合物的需求,本工作利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制备的氘代聚丁二烯(PBD6),通过氘气催化加氘的方法,制备了氘代聚乙烯(d-PE)。并通过红外、固体核磁共振以及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等途径对产物的纯度及氘代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工作合成的氘代聚乙烯产物具有较高的饱和度和氘代率,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散度均达到了ICF实验的初步需要。
采用10 MeV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在空气中辐照聚碳硅烷(PCS)先驱丝,研究了吸收剂量对先驱丝的化学结构、凝胶含量、热解特性及烧成SiC纤维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子束作用下,辐照产物形成了Si—C—Si, Si—O—Si等桥联结构;辐照产物的凝胶含量与陶瓷产率及烧成SiC纤维的抗拉强度都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先驱丝在吸收剂量为4.0 MGy时,开始产生凝胶,吸收剂量为7.0 MGy...
设计一种基于荧光增强原理检测伯胺的新方法。利用邻苯二甲醛与烯丙基硫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热聚合制得了一种新型聚合物颗粒。该聚合物颗粒本身的荧光很弱,但可与伯胺作用,形成具有强荧光的异吲哚类化合物。利用聚合物颗粒的这一性质测定氨基乙酸。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乙醇(体积比4׃1)混合介质中,控制聚合物颗粒质量浓度为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