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农业资源利用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农业资源利用相关记录608条 . 查询时间(1.612 秒)
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研制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催化剂是目前的一大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制的固体酸性和碱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固体催化剂的优劣和不足,提出了生物柴油用固体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秸秆功能演化的分析认为,现阶段以秸秆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并论述了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然而,随着大量秸秆覆盖农田地表,对机械播种及作物生长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秸秆腐解剂的施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不利影响,实例分析了秸秆腐解剂的增产效果。试验表明,施用秸秆腐解剂可加速作物生育进程,作物产量提高20%左右。
流域土地利用与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当流域内降雨特性近似时,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物负荷相关性的土地利用相关法很适合我国有限资料条件下的污染负荷预测。分析了土地利用关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在陕西黑河水库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应用方便的特点,适宜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后的非点源污染负荷。
基于信息熵理论,利用喀斯特典型县域都安县1977年航片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都安县197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7~2005年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态势,熵值的变化与先天脆弱的喀斯特地质-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等因素是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变化的直接动因。都安...
提出用人工湿地处理铁路运输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并对人工湿地处理铁路引起的噪声污染、雨水地表径流污染以及铁路大气污染的机理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并提出解决铁路污染的人工湿地设计原则和方法。
沼气发酵残留物是人畜粪便、秸秆等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后的残留物,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阐述了沼气发酵残留物的基本性质,并就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作了综述。
钾素是农作物生长的三大要素之一,钾素缺乏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贵州喀斯特地区拥有储量丰富的钾矿资源,但至今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针对贵州农业生产中钾肥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对钾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矿物钾的存在状态及其释放特点、贵州农业生产中钾素收支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开发贵州钾矿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比分析含钾矿物的三种利用途径,强调生物法在矿物钾开发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依据河北省1952~2006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是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对河北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能够顺利普及推广,应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进出水管道、烟道接头法兰和锅炉骨架成本过大,需要改进以降低成本。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程度的重要反映。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东北黑土区1986~2000年耕地资源变化特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耕地比例为78.14%,耕地已成为该区的本底景观。1986~2000年期间,耕地和城镇工矿地面积在增加,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在研究时段内,耕地开发占用林地和草地是造成本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
近年来,作物秸秆资源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并且结合2005~2006年度河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对河北省秸秆资源数量进行了估算,并且分析了2005~2006年河北省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秸秆数量在4 500万t左右,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数量占秸秆总资源数量的80% 以上。在秸秆利用方面,该研究分别从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
介绍了中国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难点,从监测、评价、反馈三方面,选取了5类共23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
介绍了硅酸盐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近年来利用硅酸盐细菌对铝土矿进行生物脱硅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硅酸盐细菌脱硅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中西部是我国农业人口较多的地方,也是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业人口离开农村,导致大量的土地闲置。而中西部的土地利用现状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粮食安全,为此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成为农村制度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安徽和广西为调查对象,各选择1个行政村,从每个村里选出1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家庭,作了相关调查,取得了第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利用温岭市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温岭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年来,温岭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耕地资源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太平街道和石塘镇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大,是温岭市耕地减少的主要集中区。造成温岭市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