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真菌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真菌学相关记录286条 . 查询时间(2.504 秒)
【目的】探究油茶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真菌群落对不同季节、土层和品种的响应,为油茶菌根生物技术的研发和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油茶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季节2个土层5个品种的油茶根际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油茶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果】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油茶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研究论文显示,一种结构改良的抗真菌药其毒性在小鼠和人类肾脏细胞中有所降低,同时保持其抗菌特性。这一进展或增加此类对抗致命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益和安全性。
众所周知,蝙蝠携带着各种病原体,包括亨德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尼帕病毒与埃博拉病毒等,蝙蝠还可以传播真菌病原体,例如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肺囊菌,食虫蝙蝠也可以携带感染猪和人类的冠状病毒。山地洞穴是蝙蝠的重要栖息地,而人类活动干扰包括旅游探险、农业扩张与栖息地破碎化正严重干扰蝙蝠生存空间,并增加蝙蝠作为人类疾病传播媒介的概率。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李峻志科研团队介绍:团队负责人:李峻志,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1.秦巴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研究:针对以秦巴山区为主的陕西大型真菌资源开展考察、收集、保藏以及保护、利用研究;2.经济真菌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开展基于经济真菌(食用菌、药用菌等)农业园艺式栽培、工厂化栽培以及仿野生栽培方式的菌种选育和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3.大型真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以...
近日,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寇艳君课题组研究发现了纳米银抑制稻曲病菌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揭示了纳米银对稻曲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为利用纳米银防治稻曲病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交叉科学》(iScience)。
2022年11月1日,微生物研究所孔照胜研究组在Nature Plants上发表了题为“A Legume Kinesin Controls Vacuole Morphogenesis for Rhizobia Endosymbio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驱动蛋白nKCBP调控根瘤菌内共生的分子细胞机制。
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真菌类群,常以植物病原菌和内生菌的形式存在。该属类群可为害寄主叶片、枝干和果实,引起重要的炭疽病,如常见的杨树叶片炭疽病、板栗小枝炭疽病、和芒果果实炭疽病等。因为该类群广泛的分布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针对该属的分类学、病理学等研究较多。
铜绿假单胞菌(PA)别名绿脓杆菌,占全球的院内感染的10%~15% ,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致死率高达约38%,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在抗生素治疗,产生耐药性是治疗方案所要面临的挑战。如何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及减少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难题。针对此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研究员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万一研究员开展合作研究,于2022年8月17日在 Nitric Oxide 杂...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调控体内免疫平衡的T细胞亚群,其特征为高表达转录因子FOXP3。Treg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自身免疫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结直肠肿瘤中Treg至少存在两种亚群即FOXP3high Treg和FOXP3low Treg,且亚群的比例与患者预后相关。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肿瘤浸润Treg细胞高表达免疫检查点蛋白如PD-L1、PD-L2和TIGIT...
真菌作用知多少?     真菌  降解酶类  菌根共生体       2023/6/2
日前,《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发布,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293个,其中真菌部分17173个。那么说起真菌,大家首先想到什么呢?“红伞伞,白杆杆”、啤酒还是青霉素?不管在自然界,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菌无处不在、功能多样,对人类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真菌的生存环境复杂,在自然界,真菌与细菌、植物、动物乃至人类的共存普遍存在。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存环境的多变,致使真菌进化出一套独特的机制去应答环境并与环境中的生物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和对自然界的应答,促使真菌产生结构新颖、复杂、类型多样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为新药发现提供丰富资源。然而,真菌如何与环境中微生物交流以及分子机制和生化机理,尚不清晰。
菌根(Mycorrhiza)是由菌根真菌侵染多数陆生植物根系而形成的一类互惠共生体,依据其解剖学特征可分为内生菌根(主要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和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M)两类。其中,外生菌根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菌根类型,对林木宿主的生态适应和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贡献。与AM真菌不同,EM真菌为多重起源,在担子菌门下多个EM真菌和腐...
致命白毒伞(Amanita verna),又名致命鹅膏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近日,在广东就发生一起因误食白毒伞而入院抢救的事件。其中6人食菌,4人中毒送院治疗。导致这一...
全国部分地区常见毒蘑菇。
真核细胞的经典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陷时实现胞内物质循环再利用的重要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通路也可以选择性地感知并抵御入侵的病原细菌,这一过程也被叫做抗细菌自噬或者异源自噬(Xenophagy)。2019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首次揭示了异源自噬的分子机制。细菌入侵宿主细胞后,细菌所在内吞泡上的V-ATPase感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的内吞泡破坏,招募自噬机器ATG16L1复合体活化自噬标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