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动力学 星系天文学 运动宇宙学 星系际物质 大爆炸宇宙论 星系形成与演化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星系与宇宙学相关记录3055条 . 查询时间(1.9 秒)
2021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华凌教授课题组和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郭光灿院士团队龚明教授课题组在二维铁电体光伏效应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该联合研究组在室温二维铁电材料CuInP2S6中观察到了显著增强的体光伏现象,并研究了该现象的维度过渡行为,确定了其临界厚度,这些结果为理解空间反演对称破缺体系中电极化主导的光电转换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相关...
近日,西华师范大学罗杨平研究员、王坤副研究员、捷克科学院天文研究所Peter Nemeth博士、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院士合作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对银河系1587颗热亚矮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银河系晕、薄盘、厚盘以及球状星团中热亚矮星的重要观测特征,揭示了不同环境中热亚矮星的起源。成为该研究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质性进展。
近期,国际天文界最具影响力的综述期刊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年评》,简称ARA&A)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东苏勃研究员撰写述评文章,对太阳系外行星统计这一研究领域进行系统总结和展望。这篇题为《系外行星统计及其理论意义》(Exoplanet Statistics and Theoretical I...
2021年9月7日,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卢开兴博士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活动星系核宽线区在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长期引力束缚下受到其它外力干扰的现象。
近日,南京大学陈迪昌博士、杨佳祎博士、谢基伟教授、周济林教授与北京大学东苏勃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罗阿理研究员、向茂盛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张敬华博士,宗伟凯博士、云南大学黄样副教授、王海峰博士以及美国犹他大学郑政教授合作利用LAMOST和Gaia等星表数据对银河系中的系外行星进行了普查,开展了名为“系外行星的空间分布和年龄演化”课题的系列研究(Planets Across Space and...
当婀娜多姿的“月姑娘”与太阳系的“大哥”和“二哥”邂逅,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021年8月21日至22日,月亮将先后与土星和木星相伴,上演“月戏双星”的精彩戏码。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我国感兴趣的公众凭借肉眼就可在夜空中欣赏到这场浪漫“好戏”。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团组博士研究生郭云浪和研究员王博在新星爆发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工作解释了新星爆发中的氦增丰现象。这一成果发表在2021年8月出版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
绝大部分星际尘埃都是低温的冷尘埃,它们吸收恒星的紫外和光学辐射,而后在红外和亚毫米波段再辐射出来。尘埃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恒星和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尘埃性质最直接有力的方法是拟合尘埃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SED)。
2021年8月5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通讯作者)研究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他们与山东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天文学家合作,对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获得的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揭示红超巨星参宿四的神秘变暗是由于其表面出现恒星巨黑子造成,对这一广受天文学家和公众关注的现象提出了新的物理解释。
近日,天文学家在一颗名为PDS 70c的遥远行星周围发现了一个碎片盘,这颗年轻的系外行星可能正在形成系外卫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
近日,国家天文台特聘青年研究助理刘佳明博士、田浩博士与刘超研究员、薛香香研究员、紫金山天文台房敏研究员以及上海天文台杨成群博士等合作利用LAMOST DR5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Gaia DR2的天体测量数据,对金牛座 (Taurus) 恒星形成区进行了搜寻,共计发现了22个星协,其中7个为首次发现的新星协,还发现了17颗新证认的年轻天体 (YSO, young stellar object)。同时,...
自2017年以来,潘之辰、钱磊等人使用FAST开展了球状星团脉冲星搜寻工作。在近4年中,发现的球状星团脉冲星已超过30颗,将FAST天区内的球状星团脉冲星增加了将近一倍。作为较早的成果,M92A的发现(Pan et al.2020)、M13F的发现以及M13E的验证(Wang et al.2020),都在2020年发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清华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利用同一区域多个类星体光谱中记录的同一红移莱曼阿尔法(Lya)吸收群探测方法,并基于近红外Ks宽带和H2S(1)窄带深度图像观测,成功遴选并证认出两个z=2.24处的很可能孕育着原星系团的超大质量的致密结构BOSS1244和BOSS1542。
近日,国家天文台赵公博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PIFI访问学者、英国科学家Levon Pogosian教授及法国科学家合作,在“哈勃常数危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论文于2021年6月8日在线发表于Nature旗下子刊Communications Physics。
记者6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近期发现食双星仙王座GK的双胞胎子星间存在快速的物质转移,并给出了双星物质交流演化的关键证据。他们还发现,这一双星含有类太阳的第三天体处于分层的三星系统中。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这项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