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植物学 叶片相关记录243条 . 查询时间(0.088 秒)
利用热消散探针(TDP)法对位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纯林的15株样树进行了树干液流监测, 并结合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探讨了不同季节的夜间水分补充量与树形特征和叶片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1)夜间液流活动时间与PAR同步, 但其结束时间不受PAR影响; 春、夏季夜间液流明显比秋冬季活跃。2)春、夏、秋季的夜间水分补充量与样树的胸径、...
在新疆的气候生态条件下, 选用北疆2个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主栽品种‘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3号’为供试材料, 设置限根(RR)与对照(CK)处理, 每个处理设置4个水氮水平: 水氮亏缺(W0N0)、水分亏缺(W0N1)、氮素亏缺(W1N0)与水氮适量(W1N1), 组成再裂区试验方案。采用管栽方法, 通过人工改变根系垂直生长深度和水氮供应, 在棉花产量形成期测定根系及叶...
以盆栽平邑甜茶(Malus hupenhensis)为实验材料, 研究等氮(N)量分次追施N肥(一次、二次和三次)对平邑甜茶叶片衰老及15N-尿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15N示踪技术,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植株的生长、酶活性和15N吸收利用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SPAD)在生长前期均以一次性追肥处理最高, 三次追肥处理最低, 且与一次追肥处理差异显著; 在生长...
植物生源要素的化学计量比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植物生理代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 对植物叶片的N、P元素与其他生源要素含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 限制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应用广度。为了解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叶片中各种生源要素间的异速增长关系, 该研究通过对当地51个样方中107个样本的测量, 探索个体水平、物种水平和样方水平上各生源要素间的异速增长关系。结果显示: 叶片中各元素的比例N:...
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是滨海湿地典型植被之一, 研究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对于了解滨海湿地植被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比较了盐地碱蓬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内叶片C、N、P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 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叶片C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性显著, 生长期最低, 衰退期最高; 叶片N含量在衰退期较生长期和成熟期显著降低; 叶片P含量较为稳定, 在不同生长阶段无显著性差异。...
叶片衰老是落叶植物典型的生理过程,期间伴随着光合器的失活,进而导致光合速率的降低。较多的研究表明,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功能的丧失,特别是光系统II,是引发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研究表明,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强和温度对光合效率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但是,在自然条件下二者与光合活性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尚显不足。
为探讨植物在机械损伤后C6–C10醛类化合物的释放机理, 及C6–C10醛类化合物对叶片光系统II (PSII)的影响, 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材料,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 对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释放的C6–C10醛类化合物进行采集与分析, 并同步测定了脂氧合酶活性和损伤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樟树...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是表征植物光合能力的重要参数, 建立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的模拟模型将有助于准确预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诸多相关性, 分析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是建立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模拟模型的有效途径. 对来自104 篇文献的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环境因子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受温度、土...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N沉降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态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该实验运用大型开顶箱(open-top chamber, OTC)研究: 1)高CO2浓度(700 μmol⋅mol–1) +高N沉降(100 kg N⋅hm–2⋅a–1) (CN); 2)高CO2浓度(700 μmol⋅mol–1)和背景N沉降...
揭示作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响应, 对预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作物生产力与需水规律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CO2浓度、CO2倍增和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浓度3种情况下, 对大豆(Glycine max)、甘薯(Ipomoea batatas)、花生(Arachis hypogaea)、水稻(Oryza sativa)、棉花(Gossypium ...
在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 采用遮阴试验和石蜡切片法, 研究越冬期不同光强对3个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维多利亚’、‘巨人201’和‘游客’)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光强减弱, 各紫花苜蓿品种表皮结构中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 气孔密度和气孔开度明显下降; 上、下表皮厚度呈上升趋势。随着遮阴强度增加, 叶肉组织中海绵组织细胞宽度显著上升, 栅栏组织厚度、...
利用降解菌HN36降解土壤中的二氯喹啉酸及修复土壤的生态环境, 为稻田植烟地区烟叶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 将二氯喹啉酸与降解菌HN36配成一定量的溶液, 均匀喷洒到过筛的干土中, 将5叶期烟苗移栽到处理的塑料盆土中。当烟苗长到8叶期时分别取茎尖﹑顶叶和中部叶进行处理, 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土壤中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动态。烟株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程度有...
以松嫩草地常见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各生活型和功能群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 松嫩草地80种草本植物的叶片氮、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4.2 ± 0.96) mg·g–1和(2.0 ± 0.10) mg·g–1, 面积浓度分别为(13.0 ± 0.54) mg·cm–2和(1.0 ± 0.05) mg·cm–2, 氮磷比为13.0 ± 0.39, 氮磷比与叶片磷质量浓度、叶片氮、磷面积浓...
在自然界中,某些阳生植物的叶片在强光下会合拢,例如薄叶羊蹄甲(Bauhinia tenuiflora)。但很多阳生植物的叶片并不具有这种合拢的特性。由于强光容易导致光系统II的损伤,叶片合拢可能是为了减少光的吸收和弥补光保护机制的不足。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为铜尾矿废弃地的自然定居优势植物。以农田正常生长的白茅居群为对照, 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白茅体内氮(N)、磷(P)营养浓度, 叶片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等的研究, 探讨铜尾矿胁迫下白茅在营养利用上的生理适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白茅各器官内N、P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萌芽期, 两居群白茅体内的N、P均主要集中于根状茎。在花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