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化学工程 碳相关记录720条 . 查询时间(0.941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联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在美国化学会旗舰期刊JACS Au上发表题为Silicalite-1 Layer Secures the Bifunctional Nature of a CO2 Hydrogenation Catalyst的研究成果,并选为封面文章。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野&谢顺吉教授团队在电催化CO还原制多碳烯烃和含氧化合物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以“Copper lattice tension boosts full-cell CO electrolysis to multi-carbon olefins and oxygenates”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hem》(DOI: 10.1016/j.chempr.2023.03....
手性环丁烷不仅广泛存在于生物活性分子结构中,而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合成子。最直接的和原子经济性的合成手性环丁烷的方法之一是金属催化环丁烯的不对称官能团化反应。虽然近些年来金属催化环丁烯的不对称官能团化反应,尤其是基于碳金属化过程的碳碳键形成反应得到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仅能引入芳基和酰基、反应模式单一等局限性。环丁烯由于其烯烃张力远小于环丙烯和桥环烯烃,通过环丁烯的不对称碳金属化过程的官能团化反应是...
近日,湖南省第十五届研究生创新论坛——金属资源低碳开发利用分论坛暨中南大学第二届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论坛在中南大学生物楼举办。论坛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主办,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
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C1资源。实现CO2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增值转化、变废为宝,是当前CO2化学转化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清洁还原剂氢气(H2)存在下,CO2和胺类化合物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是当前CO2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经之一。然而,现有的催化体系主要使用均相和多相贵金属催化剂,对脂肪族伯胺和CO2/H2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具有高活性的非贵金属多相催化剂尚未见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团队提出了二氧化碳(CO2)与烷烃耦合制备芳烃大宗化学品的新途径。研究发现使用酸性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可催化CO2与轻质烷烃发生耦合反应,同时促进芳烃的生成,产物中芳烃选择性高达80%,进一步证实部分CO2的碳原子直接进入了芳烃产物。
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C1资源。实现CO2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增值转化、变废为宝,是当前CO2化学转化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清洁还原剂氢气(H2)存在下,CO2和胺类化合物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是当前CO2高值化利用的一条重要途经。然而,现有的催化体系主要使用均相和多相贵金属催化剂,对脂肪族伯胺和CO2/H2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具有高活性的非贵金属多相催化剂尚未见报道。
2023年3月17日至18日,北京昌平,一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的学术盛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来自国内外CCUS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和展示全球CCUS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共话CCUS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未来方向。
中空碳球是由外部多孔壳壁和内部空腔组成的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碳材料,其内部空腔引起的空间限域效应,在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影响催化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如何正确解析及评估空间限域效应对于反应过程的影响仍是一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光辉、孙晓岩,通过原位封装的策略制备了三种钯基中空碳球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在苯酚选择性加氢过程中的性能及空间限域效应。...
中空碳球是由外部多孔壳壁和内部空腔组成的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碳材料,其内部空腔引起的空间限域效应,在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影响催化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如何正确解析及评估空间限域效应对于反应过程的影响仍是一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岛能源所王光辉研究员联合孙晓岩研究员,通过原位封装的策略制备了三种钯基中空碳球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在苯酚选择性加氢过程中的性能及空间限域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碳载金属催化剂是多相催化领域中研究最多的催化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生物质转化、精细化工等催化过程。由于热力学不稳定性以及与碳载体的相互作用较弱,载体表面的金属纳米颗粒经常出现脱落、团聚等现象,导致催化剂性能降低。将金属纳米颗粒限域到多孔碳的孔隙内,被认为是提高催化稳定性的有效方法。通常,限域催化剂主要通过后封装和和原位封装策略制备,其中原位封装策略在概念上被认为是更直接、更可控的方法,但也存...
2023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研究员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团队在酸性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进展,通过催化剂微环境调控,实现了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能量效率和高碳利用效率的酸性CO2电解制一氧化碳(CO),并组装出酸性/碱性串联CO2电解系统,显著提高了CO2电解制多碳产物的碳利用效率。
Haber-Bosch合成氨工艺约占全球能源需求的2%,并导致1.44%的全球CO2排放,而约80%的合成氨通过Bosch-Mciser工艺用于尿素合成。化肥密集型农业和工业排放导致硝酸盐污染物日益积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尽管通过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催化还原反应可以将硝酸盐转化为氨,但工业过程仍需将其进一步转化为尿素。利用二氧化碳和硝酸盐之间的电催化C-N偶联反应合成尿素,为减少工业尿素生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