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 筛选相关记录192条 . 查询时间(0.141 秒)
生防菌;Bs-916;离子注入;突变体;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防菌Bs-916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具有拮抗谱广、生长快,分泌产生抗生素等特点,并对水稻有抗性诱导作用,因此Bs-916是一种能在水稻病害防治中发挥作用的生物防治因子。离子注入是一种新的诱变源,具有损伤轻、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的特点。离子束集能量沉积、质量沉积、动量交换、电荷交...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防菌Bs-916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具有拮抗谱广、生长快,分泌产生抗生素等特点,并对水稻有抗性诱导作用,因此Bs-916是一种能在水稻病害防治中发挥作用的生物防治因子。离子注入是一种新的诱变源,具有损伤轻、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的特点。离子束集能量沉积、质量沉积、动量交换、电荷交换等多种因子为一体,能导致生物体直接和间接的损伤,引起细胞...
从多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300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含菌平板培养筛选出F015,F023,F046等近20株对冰核细菌具有较强的拮抗力,室内测定对冰核细菌病原物抑菌圈达0.8~3.0 cm. 挑选出F015,F023,F046进一步进行室内抗菌机理、菌株鉴定和室外田间小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其代谢产...
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分离自湖南主产烟区的6个烟草黑胫病菌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病情指数在6.6~89.0之间,其中以phy3菌株致病性最强。以phy3为接种菌株,在病圃进行3种接种方法筛选,结果以菌丝块创伤茎基部接种法发病率最高。综合以上试验结果,采用phy3为接种菌株,以菌丝块创伤茎基部方法接种,在病圃测定了52个烤烟品种资源对黑胫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资...
从云南省10个地州40个县市的水稻白叶枯病标本中分离纯化得到115个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利用已知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在孕穗期应用剪叶法接种明确其生理小种。并筛选出一套鉴别品种IRBB1,IRBB3,IRBB4,IRBB5,IRBB7,IRBB13,IRBB14,IRBB18,IRBB21. 云南省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复杂,有自身的特殊性。已鉴定出25个小种,暂定名为YN1~YN25. 优势生理...
通过建立准确、可操作的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有效地鉴定评价了棉花品种的抗黄萎病性、抗枯萎病性。在育种实践中,利用该技术可定向改良提高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并选育出我国第一套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高抗枯萎病的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以及系列抗黄萎病、抗枯萎病品种川棉243,川棉239和川棉65,显示了该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利用诱捕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8株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采用对峙法从中测定、筛选出一株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具有极强拮抗作用的菌株(Tv-1),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Tv-1菌株的生防机制主要为生长竞争、重寄生作用以及产生生物活性类物质使病菌菌丝消解的直接抗菌作用,表现为Tv-1菌株菌丝生长迅速;能附着、缠绕于病菌菌丝上,并产生...
从重病田健株采集根际土样13份,分离根际细菌753株,室内平皿对峙筛选到拮抗烟草黑胫病菌的菌株98株,占分离菌株的12.7%。温室测定发现有20个菌株防治效果达40.0%以上,超过药剂对照的有4个菌株,防治效果分别为75.7%,78.6%,78.6%,79.3%。其中,大部分菌株对烟草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
用稀释平板法对51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川红花等10种主要川产道地中药材根际土样分离到62个木霉菌株;木霉种群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为主,其次是桔绿木霉(T. citrinoriride)和拟康氏木霉(T. pseudokoningii)等。对峙法培养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23,T56,T45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初步研究了T2...
【目的】构建吕氏泰勒虫裂殖子cDNA表达文库,并从中筛选抗原候选基因。【方法】从吕氏泰勒虫裂殖子直接提取和纯化mRNA,采用oligo(dT)引物合成双链cDNA,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将所产生的cDNA分子定向克隆到具有EcoRⅠ/HindⅢ粘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的两臂之间。用PhageMaker extract对连接产物进行体外包装以形成完整的噬菌体,并用之转染大肠...
2006—2007年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60份及国内育成5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110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白叶枯病23份,占供试材料20.91%;抗稻瘟病18份,占16.36%。经鉴定评价筛选出7份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双抗性材料,且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选育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
大麦黄花叶病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是冬大麦上一种研究和防治难度较大的土壤传播病毒病,在中国、日本、韩国和西北欧造成严重的危害。禾谷多粘菌具有厚壁休眠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许多年,且寄主范围广,分布非常普遍,虽然其本身对作物并不造成明显的危害,但其传播的病毒,认为全部携带于其休眠孢子体内,所以,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一旦经病毒感染,就无期限地带毒,并随着病土扩散,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所造成的危害也不断加重...
大豆灰斑病是该省大豆生产间歇性流行的病害。近年来虽育成和推广一些抗病品种用在病害发生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害的危害,但是,这些品种多是垂直抗性品种,抗性谱窄,随着病原菌群体的变化,这些品种的抗性在不断丧失,因此,研究病菌生理小种的监测,及时发现新小种和主要小种的出现频率,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有针对性的(针对性主要小种和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进行抗病育种;新抗病资源筛选主要是筛选新的广谱抗病资源...
主要包括:1、测定了世界范围内20个病毒分离物基因组3’端核苷酸序列病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外壳蛋白基因同源性低于69.7%,提出这是2种不同病毒,进而明确这2种不同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及其危害。明确德国黑麦分离物也为(CWMV)。实验证明WYMV和WSSMV血清学密切相关,风轮状内含体和膜状体是这2种病毒的细胞病理学特征。2、根据核苷酸序列...
1.该项研究采用自行创制的无培养基线虫生防菌筛选技术和靶标线虫诱导技术进行线虫生防真菌的大规模高通量筛选分离,已获得对线虫具有寄生活力的生防菌株508份,其中,高效速寄生菌5株(Verticillium sp.2株,Fusarium sp.2株,Paecilomyces liIacinus 1株),国内首次分离的菌株8株,国际首次分离到线虫生防菌新种1株并发表在1998年的《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