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医学 p53相关记录426条 . 查询时间(0.024 秒)
Purpose: The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17-β-estradiol, progesterone and hCG o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ell cycles regulating P53 and P21 protein on expression levels of Ishikawa endom...
探讨介入导向下联合超声辐照对兔VX2肝癌模型Ad-p53转染效率及该基因对VEGF、MMP2的影响。方法: 青紫蓝兔42只,直视下手术,将VX2肿瘤细胞种植于肝左叶,以超声检测肿瘤生长情况。根据第14天超声检测结果,将建模成功的30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介入导向肝动脉灌注Ad-p53(Ad-p53组)及介入导向联合超声辐照Ad-p53给药(Ad-p53+US组)或等量生理盐水(...
肿瘤发生是抑癌基因失活和原癌基因激活共同作用的结果。p53基因被认为是目前最重要的抑癌基因, 50%以上的肿瘤中存在p53基因的点突变现象; 而Ras基因是肿瘤中突变率较高的原癌基因, 其突变率在某些肿瘤中高达30%~90%。研究发现, 肿瘤发生过程中抑癌基因p53与原癌基因Ras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协同作用。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 p53与Ras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分为3种:第一, p53对Ras的调...
探讨在p53缺失和突变型白血病细胞内PPP2R5A表达量的下降与细胞生物学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寻找核干细胞因子(NS)的非p53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针对PPP2R5A的siRNA转染到p53缺失或突变型的白血病细胞HL-60、THP-1和Raji细胞内,沉默PPP2R5A基因。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iRNA的转染效果并找出最佳转染浓度和时间。倒置显微镜...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的新成员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p53、bcl-2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5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35例癌旁组织和15例肺良性瘤样病变的肺组织中Livin及p53、bcl-2的表达,使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别;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Livin与p53,bcl-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ivin在45例...
探讨养正消积胶囊对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治疗组运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用药6 个月,治疗前后均以免疫组化S-P法进行PCNA,p53蛋白,VEGF的检测。 结果: 两组PCNA,p53,VEGF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PCNA,p53,VEGF分别为(33.16±12.6)%,(41...
构建p53双荧光报告载体,验证其能否模拟野生型p53的生物学活性并适用于高通量筛选。方法:用PCR在p53和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开放阅读框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并移除p53的终止密码和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起始密码,然后将二者插入到由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引导的海肾荧光素酶的上游,从而构建出一个能表达P53萤火虫荧光素融合蛋白的p53FL/IRES/RL双荧光报告载体。转染该报告载体后,检测被表达的P53荧光素融合蛋...
探讨拓扑异构酶(Topo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标本中TopoⅡ、PCNA及p53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中TopoⅡ、PCNA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6.2%、84.5%和43.7%。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浸润肠腔周径及浸润肠壁深度有关(P均<0.0...
p53是一种重要的抗癌基因, 同时它也是机体感受环境压力并进行相应调节的关键基因之一。最近的研究发现东亚人群p53 Arg72Pro受到冬季温度自然选择, 表明p53可能在生殖中发挥作用。同时, p53及其通路中的癌基因鼠双微体2(Murinedoubleminute2, Mdm2)、MdmX和Hausp(Herpesvirus-associated ubiquitin-specific prot...
p53与MDM2及MDMX的相互作用和研究进展     p53  MDM2  MDMX  泛素化       2014/5/27
53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在细胞周期阻滞、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已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MDM2(Mdm2 p53 binding protein homolog)及MDMX(Mdm4 p53 binding protein homolog)是p53的主要抑制因子,两者相互协同并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抑制p53的活性。MDM2是p53的E3连接酶,介导p53的泛素化从而降低...
探讨乳腺黏液癌(MC)和普通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R、PR、C-erbB-2、P53、Ki-67表达的差异,认识乳腺黏液癌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科常规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P53、Ki-67的MC病例20例和IDC-NOS病例60例。分析不同组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以及...
观察TAT类融合蛋白体内抗肿瘤的毒性。方法 成功转染移植B16黑色素细胞瘤的C57小鼠ip给予P53,TAT-P53和TAT-常氧依赖性降解结构域(ODD)-P53蛋白5 mg·kg-1,共计12 d。全自动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仪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甘油三酯 (TG)、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血糖(GLU)、尿素(UREA)、肌酐(Cre)和胆固醇...
探讨Bax基因P53结合位点多态性与我国西南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病的关联性。 方法 利用SNaPshot技术检测201例食管鳞癌病例组及183例健康对照的Bax基因rs1009316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联。 结果 食管鳞癌病例组和对照组中rs...
检测细胞自噬基因Beclin1在细针穿刺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p53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p53的新调控机制     p53  新调控机制       2012/6/1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朱卫国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近日在对p53的活性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相关研究论文“Methyltransferase Set7/9 regulates p53 activity by interacting with Sirtuin 1 (SIRT1)”发表在国际生物学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