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理学 Science Bulletin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24 秒)
中国一半湖泊都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围绕青藏高原湖泊碳源汇之争悬而未决。本研究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整合,探讨了近二十年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和特征,为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一半湖泊都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围绕青藏高原湖泊碳源汇之争悬而未决。本研究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整合,探讨了近二十年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和特征,为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引发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已有不少研究对其发生机理做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了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异常强烈的上升运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双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共同输送的充沛水汽以及当地独特的地形(伏牛山、嵩山等)的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气候变化在此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细胞器生物发生被认为是细胞质形成的主要事件,以往观点认为,细胞器的发生由原来的细胞器分裂而来,但是近期研究表明,在细胞核内存在着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种子”(图1a),这为细胞器生物发生提供了新的线索。
亚洲季风自热带印度大陆恢毖由斓轿麓牵堑厍蛏隙捞氐摹⒆钋看蟮木断虼笃妨飨低场S《燃痉缡茄侵藜痉绲闹匾槌刹糠郑彩瞧渲饕丛矗ㄍ�1),对亚洲季风的变化形成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关印度季风的形成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尚无定论,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对未来全球变暖情景下亚洲季风变化趋势、过程和机制的理解。近年研究表明,印度季风开始于始新世甚至古新世,研究使用古气候记录多位于北纬20...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青藏高原北部湖泊冰期延长,南部冰期缩短,这对冬春季湖面蒸发量有明显影响。由于缺乏观测资料,我们对高原湖泊冰期的湖泊热力过程知之甚少。
青藏高原湖泊广布,面积超过1 km2的湖泊数量超过1400个,总面积超过50 000 km2,占据我国湖泊总面积一半以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该地区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湖泊的多种水质参数受水剖面能量分布、水汽能量交换以及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对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敏感响应。由于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所处环境条件恶劣,缺乏湖泊水质参数实测数据,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