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印相关记录151条 . 查询时间(1.122 秒)
2024年4月19日,应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严顺平教授邀请,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员做客华中农业大学第177期植物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102会议室作了题为“Plant i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的学术报告。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与分子生态学学科组聚焦珊瑚礁关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形成与演化问题,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相互作用进行耦合解析,创新性发现珊瑚礁物种的生物地理分布演化规律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模式,相关研究成果“Considering biotic interactions exacerbates the predicted impacts of clim...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与分子生态学学科组聚焦珊瑚礁关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形成与演化问题,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相互作用进行耦合解析,创新性发现珊瑚礁物种的生物地理分布演化规律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模式,相关研究成果“Considering biotic interactions exacerbates the predicted impacts of clim...
北极熊是很难追踪的动物。科学家必须勇敢地面对寒冷的北极环境来进行观察,如果想要收集北极熊的遗传信息,通常不得不需要捕捉动物,而这对研究人员和北极熊来说都是一个冒险的提议。一种新的方法可能会提供帮助。
2023年11月22日,国际植物学权威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Natural variants of molybdate transporters contribute to yield traits of soybean by affecting auxin sy...
2023年8月31日,国际植物学权威期刊Nature Plants 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的一项重要发现,题目为 “A new family of proteins is required for tethering of Casparian strip membrane domain and nutrient homeostasis of rice” 。该研究鉴定...
印缅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以及多样的地形地貌,可能是该地区形成生物多样性和高特有性的重要原因,并影响着生物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然而,目前对印缅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少,生物类群的遗传结构、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印缅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以及多样的地形地貌,可能是该地区形成生物多样性和高特有性的重要原因,并影响着生物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然而,目前对印缅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少,生物类群的遗传结构、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铁被认为是人体中极其重要的微量元素,可广泛参与代谢过程,包括细胞发育和分化,并参与各种疾病的诱导。由于铁对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大多数微生物的增殖至关重要,且会加重肠道炎症性疾病,因此它们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经常被低估。
印缅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热点之一,物种极为丰富,但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以及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可能是该地区形成丰富生物多样性和高特有性的重要原因,并影响着生物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然而,目前对印缅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少,生物类群的遗传结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江豚为鼠海豚科下的一个属即“江豚属”,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沿海以及中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流域。目前,研究认为江豚包含两个种,即窄脊江豚(包括长江江豚亚种和东亚江豚亚种)和印太江豚(“宽脊江豚”)。长江江豚是唯一生活在淡水流域的鼠海豚种群,凭借小巧的身型和可爱的“微笑”名扬海内外。在江豚可爱的外表之下,掩盖着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它们已濒临灭绝,而针对江豚(尤其是生活在沿海的东亚江豚亚种和印太...
江豚为鼠海豚科下的一个属(即“江豚属”),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沿海以及中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流域,目前认为包含两个种,即窄脊江豚(包括长江江豚亚种和东亚江豚亚种)和印太江豚(即“宽脊江豚”)。长江江豚是唯一生活在淡水流域的鼠海豚种群,凭借小巧的身型和可爱的“微笑”名扬海内外。
矿质营养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不仅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相关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量元素铁(Fe)稳态的维持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人类营养健康所必需的。植物体内铁稳态的维持需要精密且复杂的调控,其中铁信号与铁还原酶、H+-ATP酶、铁转运蛋白、小分子螯合物与Fe-螯合物复合体的转运蛋白紧密配合。早期研究揭示了非禾本科和禾本科植物采用不同的Fe吸收策略(StrategyⅠ和StrategyⅡ)。2022年来的研究进展刷新了我们对铁吸收,韧皮部运输和系统性缺Fe信号的认识。
印楝(楝科)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多用途传统药用植物。印楝不同部位,如树皮、根、种子、果实、叶子和花等,被用于治疗溃疡、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和传染病等。现代药理表明,印楝具有降血糖、抗疟疾、抗氧化、抗寄生虫等药理活性。目前,印楝中已报道300多种化合物,为其药理活性提供了化学基础。然而,传统植物化学方法在揭示具有某种药物活性的化合物如该植物中的抗氧化化合物时,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