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化学 酮相关记录257条 . 查询时间(0.305 秒)
不对称转移氢化从上世纪9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Noyori的开创性报道之后得到迅速发展。这一反应使用甲酸或异丙醇等作为氢源,反应条件温和,不使用特殊压力设备,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并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高度区域选择性不对称转移氢化1,2-二酮却一直是这个领域尚未解决的难点,仅在2000年的时候Ikariya课题组做过尝试,但结果并不理想;此后的20多年里就再没有新的相关报...
2022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团队,与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分子筛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和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碳基催化剂表面,实现了直接电催化一氧化氮和环己酮加氢偶联构建C=N键合成环己酮肟的新过程。
2022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和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碳基催化剂表面,实现了直接电催化一氧化氮和环己酮加氢偶联构建C=N键合成环己酮肟的新过程。
如果说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微型工厂,那么细胞内的酶就是这个工厂内的机器。这些纳米级别的机器无时不刻地催化着细胞内的多种化学反应。天然的生物催化体系通常在微生物细胞这个微型工厂内形成物理上、空间上组织有序的多酶复合体、酶分子脚手架或反应微区,这种类似机器组装的高度组织性带来了高效的催化能力。然而,人工构建的合成体系多不存在高效的组织性,由此引发的目标途径合成效率低、代谢流不平衡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
近日,我校化学系讲座教授张绪穆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 (J. Am. Chem. Soc., IF = 13.858)上发表简单酮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还原胺化论文。这一工作由张绪穆教授课题组博士后谭雪锋(第一作者)、硕士高爽、2014级本科生曾韦军、硕士辛衫共同完成。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副教授殷勤和化学系张绪穆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与噻吩形成共聚物的低聚物(PDPP-nT)m的电子结构及二体堆积模型的电荷传输性质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单元内DPP浓度增加,噻吩数减少,聚合物分子的HOMO和LUMO能级同时降低,并且HOMO-LUMO带隙变小;链内相邻DPP单元的电子波函数有效重叠增大,显著改善了链内的电子传输能力;同时分子主链的刚性增强,使分子链间LUMO轨道重叠增强,电子...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再造烟叶中的甲基异噻唑啉酮及其氯代物的方法。样品用甲醇做萃取剂,经涡旋振荡,C8液相色谱柱分离,串联质谱仪MRM模式检测。结果发现,在0.05~l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分别为2.5μg/L、2.8μg/L,回收率分别为95.2%、92.3%,相对标准偏差<5%。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适合推广运用。
合成了两种吡咯烷酮酸性离子液体---1-辛基-2-吡咯烷酮的硫酸氢盐/四氟硼酸盐([Hnop]HSO4/BF4)。以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考察它们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低碳钢(Q235)的缓蚀性能,探讨其缓蚀机理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均有缓蚀作用,属于混合型缓蚀剂。缓蚀率随浓度增加递增,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Hnop]HSO4的缓蚀性能优于[Hnop]BF4。30℃下, [Hno...
利用时间分辨的激光闪光光解方法在1∶1乙腈/水溶液中得到了4种核苷酸和芳香酮的瞬态吸收光谱,通过瞬态吸收光谱的变化研究了鸟苷酸、腺苷酸、胞苷酸、胸腺苷酸猝灭二苯甲酮、呫吨酮激发三重态的反应。由于实验中生成了抽氢自由基和负离子自由基,以及核苷酸正离子在水中的快速抽氢反应,推断出芳香酮和鸟苷酸、腺苷酸的反应机理是先发生电子转移后发生质子转移。而在芳香酮和胞苷酸、胸腺苷酸的反应中没有观察到相应的抽氢自由...
分别以中药黄栌的主要成分非瑟酮为印迹分子、 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通过封管聚合法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将其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 研究了以不同体积比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时非瑟酮在柱上的保留行为; 通过优化清洗及洗脱条件, 使非瑟酮与它的结构相似物槲皮素在柱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利用紫外吸收、荧光、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研究了吡蚜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吡蚜酮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强度降低, 峰位红移; 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 荧光猝灭常数KSV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表明吡蚜酮与BSA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且吡蚜酮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体系的ΔH和ΔS...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交换相关泛函对从细梗胡枝子中提取的一种新型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该化合物的中性分子、阴离子、自由基和自由基阳离子的稳定几何构型和能量. 通过分析前线分子轨道特征, 确定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现象: A环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活性部位, 并发现A'环也是重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 为判断其抗氧化活性, 预测其水溶液中, 中性和阴离子的电离势分别为509....
在常压、298.15K条件下,用RD496-2000微热量仪分别测量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在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溶解焓,得到DNTF在不同溶剂中的微分溶解热和积分溶解热,建立了热量与溶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对于DNTF,在NMP中描述溶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dα/ dt=10-3.81(1-α)1.19;在DMSO中,描述溶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
研究了钌-双膦-二胺配合物催化剂RuCl2[(S)-P-Phos]-[(S)-DAIPEN] [P-Phos: 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二吡啶, DAIPEN: 1,1-二(4-甲氧苯基)-2-异丙基-1,2-乙二胺]催化芳香酮不对称加氢反应的性能, 考察了不同的碱、叔丁醇钾浓度、反应溶剂、底物/催化剂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在苯乙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