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水相关记录260条 . 查询时间(0.595 秒)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马涛副教授联合王如竹教授、代彦军教授提出了一种用于光伏板被动冷却的复合背板,该背板由具有吸附-蒸发冷却作用的吸湿性水凝胶和保护膜组成。
日前,浙江丽水石油首座碳中和综合加能站——云和后山加能站投入运营。该站集加油、充电、洗车、光伏发电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每年可生产绿电12.4万千瓦时,绿电使用率达100%。
2024年以来,青岛炼化应急水池5.4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持续加快,截至2024年1月12日,已完成施工总量的80%。该项目是青岛炼化首个水上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公司两处闲置应急水池建设,水面开阔没有遮挡物,阳光利用充分进而提升发电量
近日,青岛炼化应急水池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这是该公司首个水上光伏发电项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阳极-光伏电池耦合的双光照完全光驱动分解水制氢方法。利用光电催化技术和光伏电池技术的耦合,以水氧化助催化剂修饰的半导体材料为光阳极,将质子还原助催化剂修饰的Si电池置于电解液中作为光阴极,Si电池的正极直接用导线和阳极相连,阴极表面和电解液接触,从而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实现高效的水的分解。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无任何外加偏压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完全光驱动分解水,且其太阳能利用效率STH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钒酸铋(BiVO4)光阳极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一步热解法制备钒酸铋光阳极中制约水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为钒元素的流失以及四方相杂质的生成。
2023年6月25日,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迎峰度夏再添生力军。
相较于“沙戈荒”风光大基地主要依靠煤电作为调节电源,水风光一体化是一种更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方式。今年6月份,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将在水能和风光资源富集的雅砻江中游区域并网发电。水风光一体化开发能发挥多大综合效益?如何科学有序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建设?记者近日走进雅砻江流域寻找答案。
一种高效储能的冷热电水多联产系统 专利类别:发明 申请号:2013101004679 专利号:2013101004679 第一发明人:杨科 申请日期:2013.3.26 专利授权日期:2014.4.2 其他发明人:赵敬恩、徐建中、白井艳
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该文件指出,广东省将加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推动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创新开展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提升新型储能产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优化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6方面31条措施。
2023年3月3日,应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杨仲卿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苏进展作题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学术讲座。
农业在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流域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大,农业水资源和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加。然而,高比例的农业能源投入,一方面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激增,但也导致农业碳排放面临巨大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农田系统水、能源和碳排放之间的矛盾,严重威胁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塔里木河流域农业以往较多集中于水-粮食/能源、水-能源-粮食、水-粮食和气候变化等纽带研究,人们对于作物生产过程的水-能源-...
2023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千吨级煤气化渣铝硅分质制备高模数水玻璃多联产技术”项目,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2023年1月4日,过程工程所与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千吨级煤气化渣铝硅分质制备高模数水玻璃多联产技术”项目,顺利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平价制氢是“绿氢”得以普及的关键。记者21日获悉,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探索“降本增效”的运行模式,为绿色制氢行业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