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催化反应工程 铜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7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利:铜修饰氮化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光催化甲烷转化的应用。
铜催化的偶联反应是现代有机化学构建碳-碳键与碳-杂原子键的最重要和最古老反应之一。而铜催化反应的发展一度落后于在其之后发现的钯催化偶联反应。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铜催化反应机理复杂,阻碍了科学家对铜催化剂的理性思考和设计。一般认为,铜催化反应过程中一价铜与亲电底物氧化加成生成三价铜中间体是该催化循环的决速步。然而,由于高价态的金属络合物往往不稳定,很难被分离鉴定。因此,相关机理研究颇具挑战性且存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组研究员吴小锋团队,在不饱和键的羰基化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不对称铜催化的非活化烯烃/炔烃的氢胺化羰基化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烷基酰胺类化合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共掺杂策略实现了优异的甲烷生产性能,峰值法拉第效率达到了73%,甲烷部分最大的电流密度达到-462mA/cm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专利:杂环羧酸酰胺配体及其在铜催化芳基卤代物偶联反应中的用途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专利:草酸酰胺类配体及其在铜催化芳基卤代物偶联反应中的用途
苯酚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当中,且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低H2O2消耗的苯选择性氧化制苯酚(SOBP)催化剂,但迄今仍存在严峻挑战。单原子催化剂(SAC)是一个新兴的多相催化领域,除了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外,SAC还具有独特电子结构可调性,从而调控催化剂的活性位特征和催化剂的电子性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江鸿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降解磺胺甲恶唑(SMX)废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报道了一种对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新修饰方法。研究以ZIF-8为基底,针对其带隙过大导致有限紫外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快速复合,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废水处理中效率低、能耗过高等问题,使用热氛围处理与溶液辅助配体交换的方法将异氰酸酯键(-N=C=O)与铜络合的巯基(-SCu)接枝到ZIF-8晶体上,得到改性的...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是实现碳中和及碳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CO2还原反应(CO2RR)中,随着电子和质子转移数的增加,反应路径变得越来越复杂。而CO2还原为CH4的电催化过程涉及8电子转移。因此,探索该催化机理对于理解CO2RR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Cu是实现电催化CO2转化为多电子还原产物的最有效的单金属催化剂。要实现该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抑制碳-碳偶联反应,避免CO等副产物的形成;...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制备稳定超薄二维铜基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并将这类材料应用于二氧化碳的选择性电催化还原。该研究成果以“Ultrastable Atomic Copper Nanosheets for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为题发表Science Advances2017, 3,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研究组在铜催化异腈的三氟甲基炔基化反应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5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有机化学快报》上(Org. Lett. 2015, 17, 2322- 2325)。
以水为反应介质,水合肼为还原剂,研究了痕量铜催化3-甲基蒽醌-[1,2-c]-异噁唑还原开环反应以清洁高效合成1-氨基-2-乙酰基蒽醌,考察了不同种类过渡金属硝酸盐的催化性能,发现Cu(NO3)2性能最好. 加入 2.6% 的催化剂和1.3倍的水合肼,在室温反应 2 h,底物转化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分别可达到 97.2%和 95%,TON达到38. 产品结构经氢核磁谱和质谱得以确证,主要副产为羟基取...
使用赖氨酸作为表面活性剂模板, 合成了Cu纳米粒子负载于Co纳米片的双金属催化剂Cu/Co.与常规的Cu-Co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相比, Cu/Co催化剂对CO选择性加氢反应表现出特殊的结构效应,提高了CO转化率和高级醇选择性,降低了甲烷选择性. Cu/Co催化剂中, Cu(111)面与Co(100)面相互作用的功能化界面有利于深入研究金属-金属的相互作用.这种双金属催化剂可以将模型催化剂和现实催...
使用X光电子能谱(XPS)及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研究了二氧化碳在铜表面的吸附及其光化学反应.通过实验条件控制将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的二氧化碳吸附物种分别分离在规整铜表面及无序铜表面上,并使用193 nm激光对其照射研究其相应的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只有化学吸附的二氧化碳物种在光诱导下发生了解理反应,而物理吸附的二氧化碳未发生反应.
负载型铜基催化剂因其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在诸多重要工业催化反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探讨负载型铜基催化剂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相关催化作用的本质,为现有催化剂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们就CuO在不同载体上的分散、铜物种和载体的改性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催化CO完全氧化、CO+NO和NH3+NO+O2反应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CuO在多种氧化物载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