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水平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0.294 秒)
2022年8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团队利用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数据开发了马铃薯养分专家系统,并在产量、农学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开展了多点田间试验验证,解析了提升我国马铃薯养分管理水平能够在增产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关于推荐2021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能力监测工作先进个人的精神,依据工作贡献度,经民主推荐、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和公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王运圣研究员荣获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为贯彻落实《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建立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机制,开展定期监测"的部署安排,会同农业农村部...
2021年7月24日,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019年7月11日,ESI最新数据更新,我校16篇论文进入ESI高水平论文,比2019年5月数据新增4篇。本次我校16篇ESI高水平论文中,包括15篇高被引论文和1篇热点论文,总被引频次达25076次。这16篇论文分布在ESI的7个学科中,涉及我校8个学院,分别为:化学化工学院6篇(其中参与论文2篇),农学院参与发表论文4篇,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参与发表论文2篇,医学院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与发表论...
近日,ESI最新更新数据和检索结果显示,石河子大学有14篇SCI论文入选ESI高水平论文,其中高被引论文14篇。本次检索到的14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723次。这些论文分布在ESI的7个学科中,分别为工程学科4篇、植物学与动物学科3篇、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科2篇、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2篇,化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和物理学学科各1篇。这14篇论文涉及我校5个学院,从发文量排序来看,分别为:农学院6篇...
2019年1月15日,国际植物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SCI影响因子6.305)以《bHLH转录因子OsPIL15通过直接靶向嘌呤渗透酶基因OsPUP7 调节水稻籽粒大小》(The basic helix‐loop‐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 OsPIL15 regulates grain size...
2018年9月13日,《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在线发布了我校为通讯单位、管理学院王芳教授为通讯作者,其访学交流的合作导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Bettina Bluelming研究员为本论文第一作者的一篇论文,该杂志2018年SCI/SSCI收录影响因子达5.12。该篇论文名为“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manure...
近日,我校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周筱帆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16年五年影响因子14.558)上发表题为“Evaluating Fast Maximum Likelihood-Based Phylogenetic Programs Using Empirical Phylogenomic Data Sets”的研究论文(文章链接:https...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精准服务中落实精细化管理,促进现代院所高质量发展,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18年度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2018年1月19日,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等院领导深入科研管理处、组织人事处等院机关职能处室,详细了解机关干部条线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听取职能处室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计划措施,共同分析探讨破解发展难题、优化服务管理的思路方法。
近日,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完成的项目“青海不同地区农户沼气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进行了验收和成果评价。该项目采用PCR-DGGE方法,分析了青海不同地区农户沼气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分属10门38属;古菌分属6目10属;说明多样性较高,同时确定了优势类群,明确了发酵温度是影响青海农户沼气发酵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对环境温度和发酵温度的动态变化分析,明确环...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提升气象科技水平,保障农业减灾增效分会,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征文范围:气候变化与适应;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业气象科学试验与业务;农业天气保险;生态绿色农业与气象;智慧农业气象;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气象科技创新与服务。
[目的]玉米的根系形态与氮素吸收能力关系密切,利用单片段代换群体对玉米苗期根系形态相关性状和植株氮吸收量进行QTL定位,可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控制玉米低氮下优异根系形态和氮吸收的主效QTL奠定基础。[方法]以氮效率差异显著的两亲本许178和综3构建的150个玉米单片段代换系(SSSL)群体作为研究材料,进行水培试验。以Ca(NO3)2作为氮源,设置高氮(4 mmol/L NO3-)和低氮(0.0...
[目的] 不同丛枝菌根(a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菌种(株)因其分离地点及宿主的不同,其生理发育与生态功能差异显著,尤其是土壤养分状况对其影响更明显。研究不同土壤磷水平对AM真菌侵染宿主及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以及不同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可以深化了解AM真菌与土壤磷的关系。[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土壤灭菌后分别添加0、50、200、500...
[目的] 氮素施用水平主导着烟叶的氮素代谢,影响烟叶中有机酸、酚类、石油醚提取物、木质素等香味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探索不同氮素施用量对红花大金元(简称红大)烟叶香味物质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烤烟栽培中氮素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在云南玉溪和大理烟区以烤烟红大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施氮水平0、45、90和135 kg/hm2(分别以N0、N1、N2...
【目的】油茶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林地普遍极度缺钾。本文研究施钾水平对油茶氮、 磷、 钾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养分的角度分析钾素水平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作用机理,为合理制定油茶林地土壤培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油茶无性系作为供试油茶品种,在江西九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6个K2O用量: 0、 100、 200、 300、 400、 500 kg/hm2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