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酶相关记录222条 . 查询时间(1.184 秒)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在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对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胞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并没有一致结论。作为对全球变化敏感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仍不清楚。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生态/农业与生物科学领域期刊Biological Review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rade-offs in carbon-degrading enzyme activities limit long-term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with biochar addition”的研究论文,明确了全球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碳分解关键酶活性的影...
生草覆盖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来调控果园生态系统功能,在调节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对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晰,特别是针对不同土层和生草年限的研究。鉴于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分析了三峡库区秭归县柑橘园生草8年、生草4年和清耕3种管理模式下不同土层胞外酶活性及其主要驱动因子。
自生态酶计量学发展以来,Sinsabaugh, R. L.教授揭示的全球尺度C:N:P水解酶活性1:1:1的计量关系是酶计量学理论和微生物代谢限制模型的黄金准则(2008, Ecology Letters; 2009, Nature)。然而,最近多项研究发现:在区域尺度或特定生态系统下土壤C、N和P胞外酶活性比值经常偏离这一计量关系。这导致相应的微生物代谢限制模型难以真实和准确预测生态系统中土壤微...
微生物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砷的毒性,微生物进化出不同的代谢机制来应对其毒害,这些机制包括氧化、还原、甲基化、脱甲基、挥发、外排等。一些微生物能将无机三价砷[As(III)]甲基化产生毒性低的甲基五价砷。然而,砷甲基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单甲基三价砷[MAs(III)]具有比As(III)更强的毒性。有意思的是,有些微生物通过产生剧毒的MAs(III)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将MAs(...
【目的】 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对东北黑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黑土地保护和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田间定位试验连续进行了5年。试验设不施肥对照 (CK)、单施化肥 (NPK)、化肥配施秸秆 (NPK+ST)、化肥配施生物炭 (NPK+BR) 以及化肥配施堆肥 (NPK+CP) 5个处理,各有机物料每年均为等碳量投入 (C 3200 kg/hm...
【目的】 在“化肥零增长”背景下,探究磷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磷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湖北和浙江麦区,采用种肥同播技术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1) 不施磷肥 (CK);2) 习惯施磷量 (FP);3) 习惯施磷量80% (P80);4) 习惯施磷量60% (P60);5) 习惯施磷量60%+解磷菌剂 (PB60)。分别在2019、2020...
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河岸带的植被类型、土壤微环境和水文特征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并最终改变土壤碳和氮的循环。淹水如何影响水库消落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动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从三峡消落区上游到下游选择6个样点:长寿,涪陵,忠县,万州,巴东和秭归,在每个样点选择一个50m×50m样带,每个样带包含4个海拔梯度:永久性淹水地区<147m,没有植被;低海拔14...
【目的】 探究生物炭配施化肥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 (MBC、MBN) 含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影响团聚体胞外酶活性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田间微区试验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石灰性潮土。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 (CK)、单施化肥 (NPK)、单施生物炭 (BC) 和生物炭配施化肥 (BC+NPK),生物炭是以花生壳为原料高温裂解制备...
为探究植烟棕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碳转化酶活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规律,以始于2009年的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化肥有机肥配施(T2)和单施有机肥(T3)4种田间试验处理。结果表明:较CK、T1处理,T2、T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有机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碳库管理指数(CPMI)以及纤维素...
【目的】 研究一次性施用不同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与酶活性的影响,为该区域水稻高效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水稻田间试验连续进行了3季 (2018年早稻–晚稻,2019年早稻)。施肥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 (CK),常规化肥分3次施用 (CF),采用一次性基施的等量、减10%和减20%氮磷钾养分投入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 (OF、–10%OF和–20%O...
【目的】 田间环境的复杂性影响促腐菌种的实际促腐效果。研究3个经鉴定的促腐菌种在田间条件下提高秸秆腐解相关酶活性的效果,并比较其和商品菌剂的效果,为秸秆促腐菌剂研发及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采用秸秆包网袋填埋法,在江西省上高县双季稻种植区晚稻季节进行,设置水稻秸秆接种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霉、商品菌剂以及不施菌剂 (对照) 5个处理,分别于秸秆包填埋于土壤后第7、14、...
为探究云南省坡改梯后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滇中澄江县东大河流域内已实施4年的坡改梯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果林(TT)、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DD)、玉米-大豆间作(MD)4种作物种植方式,并以坡耕地裸地(LD)作为对照,研究坡改梯后耕地土壤有机碳、土壤脲酶、淀粉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及蛋白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各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
为进一步加强苦荞氮肥的科学管理,研究了不同类型氮肥对不同生育时期苦荞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共设4个处理:普通尿素(U)、树脂包膜尿素(CRU)、硫包膜尿素(SU)和有机肥(ORU)。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和有机肥处理可有效提高花后苦荞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降低胞间CO2浓度(Ci),SU处理的光合参数在开花期处于较好水平,而CRU和ORU处理下在灌浆...
【目的】 研究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对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小分子有机物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葡萄糖按0.5%、1%、5%和10%的比例与尿素熔融制成4种含葡萄糖尿素试验产品:GU0.5、GU1、GU5和GU10。采用土壤培养法,设置6个处理:不添加尿素对照 (CK)、普通尿素 (U) 和4种含葡萄糖尿素 (GU0.5、GU1、GU...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