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农业资源利用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资源利用 GIS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681 秒)
村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其在新农村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千百工程”之一的重庆市巴南区天星寺镇花房村为例,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GIS空间分析,根据得到的结果划分为4种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级:很适宜、较适宜、适宜、不适宜,并对研究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绘制了专题地图。研究结果表明:花房村村域内,天井山脉及其两侧不适宜布局建设用地,荔枝社、陈家嘴...
以焦作市为例,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焦作市1988、1992、2001年的3个不同时期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提取了焦作市城市扩展的边界信息,得出了3个不同时期土地扩展变化信息,为城市土地扩展变化和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依据。
以兖州市城区为例,以高分辨率CCD航空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城区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
根据研究区地球化学现状,以地形图、土壤类型图和其他参评图件为基础,应用GIS技术经过叠加分析所获得的封闭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3个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对河南省黄河流域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得到流域内土地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图。 
根据京杭大运河沧州到天津地区1987 、1993 、2000 年的Landsat TM/ ETM 影像数据, 利用RS 和GIS 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 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 并初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结果显示, 该流域土地利用以耕地和园地林地为主,1987 ~2000 年耕地和园地林地减少, ...
利用获取的1990、2000、2006年的遥感图像,调查南沙的土地利用状况及1990~2006 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构成,并以此作为开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的基础,建立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分析用地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南沙土地覆被类型以耕田、水体为主。在研究期内,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急剧增加,农用地、林地、水体面积相应迅速减少,林地和水体在研究期间有明显的变化波...
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分析。以孟州市为例,通过对孟州市2个时段(1985和2000年)土地利用矢量图的空间整合、叠置等一系列分析,得出孟州市15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从而可以计算出孟州15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面积、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孟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原因及驱动机制。
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将GIS 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相结合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通过前期的工作, 定义元胞自 动机模型的元胞空间、元胞状态等, 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1991、2003年2期TM遥感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得到浙江 省淳安县1991~2003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结果表明:12 年间,淳安县耕地面积与建 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与水域面积减少,年均变化率为0.57%,区域土地利用总动态度为2.59%。土地变化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是 人口增长、城市化与经济...
土地是人类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合理利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数据库设计是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核心设计, 为此, 笔者 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空间数据库设计、属性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功能设计等几个方面就农业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做了较详 细地探讨。所建设的应用系统对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以及土地科学管理均有重要意义。
利用GIS 技术对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处理和显示的强大功能, 在Visual Basic 6 .0 编程环境中集成GIS 组件ArcObject 进行二次 开发, 构建甘肃省土壤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有效地保存和高效利用土壤信息资源。
应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常熟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研究, 利用1999 、2005 年两期TM 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常熟市 最近6 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以上高县农用地分等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 术流程,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单元质量分值的计算和成果图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选择神府矿区为试验区, 以1986 和2003 年的多时相TM 影像为数据源, 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对地物进行解译 和分类提取。在GIS 技术支持下详细计算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并绘制了相应的动态遥感监测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耕地、未利用地 面积明显减少; 林地、城镇用地、煤矿用地面积明显增加。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TM 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利用GIS的空间 统计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的地形进行了分维估算,并对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分维值进行处理、分析,总结了地形分维的分布规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