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ENSO相关记录165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2024年4月8日,国际综合性期刊《全球和行星变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课题组、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Orbital hydroclimate variability revealed by grain-size evidence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islands sin...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是全球海洋显著的年际变率信号,其可以通过大气桥与热带海洋相互作用。已有的研究指出,ENSO的形成与热带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存在紧密的联系,热带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可以影响ENSO的发展。2024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张少瑜、导师刘屹岷研究员、英国雷丁大学Buwen Dong研究员和团队成员生宸博士...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正在增加。相比于单一要素的高温事件或高湿事件,暖湿复合极端事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但是,以往的复合极端事件的研究大多没有结合健康数据,所以复合极端事件的阈值往往是比较主观确定的,只考虑气象要素的极端性而不直接考虑健康风险性,如温湿度取75%(或90%)百分位阈值。
2023年10月26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GOCRC)王春在团队与张磊团队在大西洋尼诺及其对ENSO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工作发现了中部型与东部型两类大西洋尼诺,并揭示了两类大西洋尼诺对ENSO影响的显著区别。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研究员张磊为第一作者,研究员王春在与研究员张磊为共同通讯作者...
作为年际尺度上最重要的海气耦合变率,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全球天气气候异常有着深远影响,是全球许多地区最重要的季节预报信号来源。2023年9月18日,应《大气科学》编辑部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团队发表了题为“从能量学角度理解气候背景场对ENSO热带和热带外遥相关的影响”的综述性论文,该文拟刊于《大气科学》“庆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95周年专题”。
上世纪60年代,Lorenz(1967)就比较清晰地给出了大气能量转换的过程。而今,能量诊断被广泛用于气候诊断,以解释不同时空尺度气候系统的运动。但是,能量诊断并不总是能解释观测到的现象。以ENSO激发的太平洋-北美(PNA)型遥相关为例,正压能量转换可以解释为什么该波列在北太平洋地区的异常总是位于副热带急流出口区。但按照这一观点,ENSO不同位相期间PNA遥相关位置应该被锚定,即北太平洋地区的异...
西太平洋型遥相关(WP)是北半球冬季显著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它的变化对欧亚、北太平洋和北美等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先前研究提出了WP的形成和维持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有关。WP可通过天气尺度波动与平均流相互作用以及从平均流中获取有效斜压能量来维持和发展。此外,WP会受到外部强迫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ENSO相关的热带海温异常可通过热带对流激发热带外大气...
西太平洋型遥相关(WP)是北半球冬季显著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它的变化对欧亚、北太平洋和北美等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先前研究提出了WP的形成和维持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有关。WP可通过天气尺度波动与平均流相互作用以及从平均流中获取有效斜压能量来维持和发展。此外,WP会受到外部强迫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ENSO相关的热带海温异常可通过热带对流激发热带外大气...
2023年7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 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GOCRC)王春在研究员团队研究了太平洋经向模态(PMM)的位相非对称性及其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研究成果以博士后范汉杰为第一作者、王春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中山大学杨崧教授为合作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风场是表征大气环流和动力学结构的直接参数,能够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影响大气波动的传播,通过中性成分与带电粒子之间的碰撞而影响电离层等。然而,目前对全球中高层大气风场的探测还面临巨大挑战,地基和卫星的风场探测还局限于某些高度范围,无法得到平流层至低热层整个高度范围的完整风场。因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结合TIME/SABER卫星和子午工程...
2023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荣华课题组在ENSO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热带太平洋风场年代际变化对ENSO空间类型多样性的重要调制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limate Dynamics(IF=4.90)上。
近年来,北上热带气旋较多。2020年8月下旬开始,半个月内有3个热带气旋接连北上袭击中国东北地区,前所未有。北上热带气旋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危害极大,如河南“75.8”特大暴雨的洪涝灾害。因此,研究北上热带气旋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博士毕业生李爽在导师肖子牛研究员的指导下和合作者深入探究了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NAT)和El ...
北太平洋经向模 (Pacific Meridional Mode, PMM) 是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海气耦合变率的第一主模态,也是中高纬大气变率影响ENSO的关键桥梁之一。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均表明过去许多ENSO事件发生前的春季均存在PMM事件,指出PMM可以显著调制ENSO的季节锁相性和时空多样性。因此,PMM在最近十几年一直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亚洲地区属于典型的季风区,表现为干湿季节的交替,同时伴随有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反转。前人研究中,夏季常常被视为六到九月(JJAS)这一固定时期,此期间的降水也就被视为夏季风降水。然而,每年夏季风的建立、撤退时间并不固定,夏季风期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变化。某一年夏季风降水异常偏多,既可能是盛夏时期降水强度偏强,也可能是降水强度不变、但夏季风期偏长。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陈文研究员团队...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近10多年来中亚地区冬季频发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给当地造成严重灾害。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的产生往往与中高纬大气季节内振荡有关,研究中亚地区冬季气温季节内变率及其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