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仪器及技术 医学相关记录51条 . 查询时间(1.135 秒)
徐周睿助理教授,特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有机纳米材料的开发及其多光子成像与光学治疗应用。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兴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迭代,在纳米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突破性进展。8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筛选的催化信号转导理论》(Catalytic Signal Transduction Theory Enabled Virtual Screening of Nanomaterials for Medic...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兴发研究员和赵宇亮院士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迭代,在纳米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应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以“实现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筛选的催化信号转导理论(Catalytic Signal Transduction Theory Enabled Virtual Screening of Nanomat...
2023年2月21日,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湖北广播电视台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智能光片显微镜:下一代生物医学检测仪”喜获金奖。该团队参加的赛别为创意赛,团队成员为赵宇轩、赵方、李东宇、费鹏、张玉慧、蒋猛、朱䒟、孙叔国。
光动力疗法(PDT)除了治疗肿瘤外,也可被用于治疗局部感染类疾病。与PDT类似,蓝光疗法仅依靠内源性光敏剂(卟啉和核黄素)治疗微生物感染,并且更加安全。蓝光的灭活作用已被证明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分枝杆菌等多种微生物有效,抗真菌蓝光治疗(ABL)也已被证明十分有效。PDT和ABL的抗真菌机理是光激发了细胞内的光敏剂(PS),将三线态氧(3O2,即通常的氧气分子)转化为活性氧自由基(ROS)。在光...
生命体中与健康相关的一些标志物丰度,特别是在某些疾病早期,往往很低。在复杂的生物液体中检测痕量标志物会受到大量背景物质的干扰。因此,实现生物液体中的精准检测对于生物研究、精准医疗和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微机电系统(MEMS)将微米级机械组件与微电子芯片集成,把机械、化学、生物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具有高集成、价格低廉等特点,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商业应用。纳米机电系统(NEMS)将组件尺寸进一步缩小到...
癌细胞脑内浸润性生长导致肿瘤边界难以准确定位是脑胶质瘤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主要原因。癌细胞高水平葡萄糖酵解导致细胞外液酸化是几乎所有固体肿瘤的典型特征。组织外液酸化与恶性程度之间具有时空相关性。此外,微环境酸化在肿瘤细胞的干性维持、表型筛选、浸润侵袭和免疫逃避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术中可视化肿瘤代谢酸化边界为胶质瘤完整切除提供了新思路。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五届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PIBM 2021)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大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Lihong V. Wang教授,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萨拉托夫国立大学Valery V. Tuchin教授共同担任。会议议题包括神经光子学、免疫光子学、农业光子学、分析...
在科研处大力支持下,2021年年8月初,药学院以皖南医学院为申报单位,联合安徽泛亚斯派特光谱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了一项国家科技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项目。经过前期芜湖市科技局、省科技厅的选拔与推荐,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国家科技部第一轮评审,进入区域赛现场答辩阶段。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药学院于2021年11月3日下午2点30分在学校滨江校区逸夫科技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项目专家...
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等领域,纳米粒子定位及追踪技术具有广泛需求。外泌囊泡、病毒和纳米药物载体是生物体内常见的纳米粒子,它们的动态转运是实现胞间通讯、侵袭感染、药物递送等功能的重要过程。因此,实时捕捉这些粒子的胞内外运动在探寻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药物转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阐明疾病发病、病毒动态侵染宿主细胞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推动纳米药物研发转化至关重要。
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容、均匀可调的孔径、易于化学改性的内外表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诸如药物输运、基因治疗、生物传感器、分子影像、组织工程等纳米生物技术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还被广泛地用作分子药物或者功能材料的载体,用于各种重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高效诊断和治疗。
2020年11月23日至24日,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学术网络(LMU-China Academic Network)线上交流活动举行。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光医学团队暨同济大学医学院光医学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大学激光研究所共同举办光动力及光医学专场。我校医学院光医学研究所所长王秀丽教授团队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激光研究所所长SROKA教授团队成员围绕“光动力治疗和光医学诊断”主题,就双方各自团队的最新研究成...
2020年8月1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on-invasive nanoprobe for in vivo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的光声纳米探针,在分子水平实现了对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非侵入...
近期,德国吕贝克大学(Universität zu Lübeck)报道了与我校生命学院张镇西教授团队在激光纳米医学领域中的合作。报道称,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医学光学研究所Vogel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光子与传感研究所张镇西教授团队成功获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设立的中德人员交流项目(Mobility Program),生命科学领域当年仅批准了11项,并介绍...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通过肿瘤组织对光敏剂的选择性吸收和滞留,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来激发光敏剂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来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光动力学疗法具有极高的时空选择性,对身体整体损伤小,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临床在用的光敏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