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煤化学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煤化学工程 碳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343 秒)
我们加强碳资产管理,通过改造生产设备和参数,回收利用工业废料等举措,持续降低综合能耗、供电煤耗、碳排放量及供电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配额盈余。”2024年3月19日,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热电运行部副主任杨森说。
2023年5月17日,南京工程公司第六分公司承建的中石化安庆分公司碳一板块安全环保提升及节能优化改造项目煤气化装置在项目现场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煤炭的碳氢组分分级转化的气化系统
2021年2月2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北美研究中心在碳化铂纳米材料的研发工作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上,并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低碳院是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碳纤维表面工程课题组在表面改性方面取得新进展。该课题组采用新型非接触电化学处理方法处理高模量碳纤维,经工艺设计及工艺条件优化,可实现良好处理效果并有效减少导丝辊对纤维丝的磨损,建立了高模量碳纤维的连续化表面处理试验线。据连续试验线效果统计:(1) 该工艺对高模量碳纤维无明显损伤,可大大减少高模量碳纤维在表面处理过程中的毛丝、断丝发生量;(2) 表面处理后,碳纤维表面元素...
近日,煤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传出喜讯,该基地李聪明教授及其团队在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催化顶尖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2019,372:163-173)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硕士研究生陈阔,李聪明教授作为指导老师,与李忠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铜基催化剂是CO2加氢合成甲醇最为广泛采用的催化剂,在实际的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
在中国科学院“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先导专项和科技部863课题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千吨级煤基合成气制低碳醇工业侧线试验。该侧线装置位于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2014年打通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经过后续工艺过程优化和催化剂制备改性,该装置于2015年10月下旬完成1000小时的高负荷稳定性运转考核验证,CO转化率达85%...
201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组织专家对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建设的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建国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楚光、中国科学院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杨为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谭若兵、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等。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广西合山煤(GX)和平顶山煤(PD)及其酸洗煤的矿物质组分和碳结构。FT-IR谱图显示,GX和PD原煤的高岭石含量最为丰富,其次是石英和方解石,由二阶导数红外谱图发现,煤中还存在云母、蛇纹石、石膏和碱性长石。此外,从FT-IR谱图出现的三个层间水OH伸缩振动峰(3 695、3 651和3 619 cm-1)判断煤中高岭石的...
采用二次嫁接法制备了一系列氨基修饰的SBA-15二氧化碳(CO2)吸附剂,利用XRD、BET、热重、元素分析、电镜、红外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固定床测量穿透曲线的方法研究了其CO2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不同制备途径和不同有机胺类型等因素对吸附剂结构以及其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多次吸脱附实验考察了吸附剂循环吸脱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声法所制备的聚乙烯亚胺(PEI)嫁接的吸附...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La2O3/γ-Al2O3催化剂,并考察了负载量和反应温度对催化剂用于二甲醚二氧化碳重整制氢反应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50℃、La2O3负载量为15%时,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性能:二甲醚的转化率为100%,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达到85.4%,产物氢气的选择性高达93.3%,一氧化碳的选择性为76.04%,副产物甲烷的选择性仅为6.3%。550 ℃时其平均积炭...
以静电纺丝技术与烧结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碳纤维基PtPb纳米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预氧化温度为300 ℃、碳化温度为800 ℃的条件下,所制备的PtPb阳极纳米催化剂结晶程度好、比表面积大,粒径约为3.05 nm,催化活性颗粒均匀分散在多孔碳纤维骨架上。采用循环伏安法(CV)及交流阻抗(EIS)评价...
基于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甲烷在两种碳材料模型(Armchair 和Tip)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解离过程。物理吸附过程考察了甲烷在两种模型上7种活性位的吸附能与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甲烷在碳材料表面倾向于吸附在具有苯环结构的碳原子顶位;化学解离过程考察了甲烷在两种构型的活性位上的化学解离过程,结果表明,甲烷C—H键在Tip模型上比在Armchair模型更容易解离,解离路径倾向于沿着T2—T6—T5路径...
8月3日至7日,由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共同发起,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共同主办的系列双边学术会议“第11届中日煤化学与碳一化学研讨会”(The 11th China-Japan Symposium on Coal and C1 Chemistry)在银川成功举办。
经过多年的研究,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新型催化剂及配套工艺技术”近日获得突破性进展,完成超过1200小时的中试稳定运转。本技术采用新型铜铁基催化剂,在温度200-260℃,压力4.0-6.0MPa,空速2000-4000h-1的温和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80%,C2+高级醇选择性>50%,低碳混合醇时空产率>0.23Kg/Kgcat.h,各项工艺性能指标达到领先水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