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芦苇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05 秒)
采用盆栽实验考察了湖泊疏浚底泥和河道疏浚底泥不同利用方式下对土壤基底性质的改良进而促进水生植物芦苇快速定植扩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湖泊底泥在竹炭改良利用方式下(L-A实验组)可提高芦苇单位面积分蘖数增长率,最高可达(3.06±0.36)m-2·d-1,在与绿化土壤混合利用方式下(L-M实验组)可提高芦苇株高,最高达(155.5±0.7)cm;而河道底泥在与绿化土壤混合利用方式下(R-M实验组)芦苇...
为吸附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和实现芦苇资源化利用,将湿地植物芦苇制备成生物炭,通过负载氯化铁进行改性,探究了改性芦苇生物炭对水体中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芦苇生物炭的含铁量为11.98 mg·g-1,是改性前的44.7倍;改性芦苇生物炭pHpzc为7.49,当溶液pH为7.0时,吸附效果最好;在磷溶液浓度为4.0 mg·L-1、温度为298K时,改性芦苇生物炭平衡吸附量为0.658 mg·g-1...
在500℃热解温度下自制芦苇秸秆生物炭吸附剂,研究生物炭对水中两种典型有机污染物菲(PHE)和1,1-二氯乙烯(1,1-DCE)的吸附特性,探讨其吸附机制,并考察溶液pH和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生物炭对PHE和1,1-DCE的吸附分别在60 min和480 min时达到平衡,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1.87%和90.18%,两者的吸附动力学规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中PHE的二级...
芦苇秸秆和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在500℃ 的条件下制备了芦苇基和污泥基生物炭. 利用比表面积测定法(BET)、 扫描电镜(SEM)、 能谱分析(EDS)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生物炭的结构与性质,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pH、 吸附时间、 温度、 诺氟沙星(NOR)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吸附机制. 结果表明,NOR在芦苇基和污泥基生物炭上的吸附在12 h分别达到总吸附量的70...
研究河口湿地沉积物甲烷(CH4)产生和氧化对外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对环境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闽江河口半咸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沉积物CH4产生与氧化对不同外源物质(底物、电子受体和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 CH3OH(500 mg · kg-1)、C3H9N(500 mg · kg-1)和Fe2+(0~50...
为揭示长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对芦苇湿地的影响,对上海九段沙湿地芦苇10 a持续收割区与天然未收割区芦苇生长特征和生物量以及土壤全氮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收割能够显著促进芦苇秆密度的增加(P<0.05),但对芦苇秆高和秆径无显著影响。收割区芦苇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未收割区(P<0.05),但地下生物量却显著低于未收割区(P<0.05)。芦苇收割不但能够显著降...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模拟增温,结合网袋法,研究了空气增温(1.984±0.7) ℃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不同凋落物组分(茎和叶)分解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增温和非增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速率与1.2 m高度的空气温度、 0~5 cm土壤温度及0~5 cm土壤湿度3种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结果表...
作为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境,湿地生态系统在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白洋淀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 Ex Steudel)各构件的生物量和氮、磷含量,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氮、磷储量并系统分析了各指标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构件生物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叶片生物量的...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 OTC)模拟未来气候变暖的方法,研究崇明东滩湿地植物芦苇(〖WTBX〗Phragmites australis〖WTBZ〗)快速生长期光合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并探究其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增温使芦苇的净光合速(〖WTBX〗Pn〖WTBZ〗)、蒸腾速率(〖WTBX〗Tr〖WTBZ〗)和气孔导度(〖WTBX〗Gs〖WTBZ〗)分别降低了1...
研究了陈垃圾反应床与芦苇人工湿地串联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并探讨了湿地中芦苇生长和对渗滤液中总氮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 在进水负荷为0.1 m3/(m2·d)的条件下,经过3个月的运行,陈垃圾反应床与芦苇人工湿地对陈年渗滤液中COD、氨氮、总氮及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0.3%、95.0%、79.3%和99.8%。通过对人工湿地中芦苇的分析表明,芦苇在6—8月份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物...
对Pb, Cd和Zn胁迫下芦苇幼苗叶片和根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电解质渗漏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受3种重金属的影响,叶片和根内O2- 积累,MDA含量增加,伴随着电解质渗漏增大,显示发生了膜脂过氧化,细胞膜系统遭到破坏;作为植物抗氧化系统中的关键酶,SOD和POD活性高于对照,说明在重金属胁迫下芦苇幼...
内容简介、性能、指标:该项目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将造纸工业中产生的下脚料芦苇末处理加工成食用菌栽培和园艺植物无土栽培的基质。该项目用于平菇、蔬菜和花卉载培的原料发酵,发酵快、质量高,减少杂菌污染,提高成品率;可以使蔬菜作物产量比土壤及常规草炭加珍珠基质栽培有较大幅度提高。可以代替营养土,茶卉的各性状较营养土栽培得好。该项目将无土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与生物环境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工业有机废弃物直...
该研究根据水环境质量功能的要求,使污水经过人工构建的芦苇湿地处理后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起来,经过土壤-芦苇-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污染物,最终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通过池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对入水和出水水质进行监测,一是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是通过合理配水方案减少污染物对芦苇生长的影响;三是采取科学的灌溉方法,减少土壤污染和防止沼泽苇田的形成;四是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手段,采取合理的...
建立了一个处理水量500立方米/天的污水芦苇湿地处理示范工程,污水经格栅、湿地布水、湿地处理、出淌收集与再利用等装置,在处理面积1.13ha,长宽比10.1,坡度1%,水力负荷17m/a,有机负荷56.6kg/ha;d,氮负荷9.4kg/ha.d,停留时间4.3d条件下,出水BOD、SS、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5.8%、93.8%、64.6%,大肠肝菌菌去除99.9%。研究中对该工程冬季运行、污染物...
该项目通过对造纸废水灌溉芦苇湿地生态工程的运行,研究了造纸废水对有机污染物在海湿地人工湿地的迁移转化规律,从有机物地湿地中的迁移转化,灌溉对芦苇生长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提出了造纸废水灌溉的关键技术,表明用较高的浓度的废水灌溉芦苇湿地对芦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湿地系统的地下水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