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神经病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神经病学 院士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463 秒)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节律性生理过程,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睡眠剥夺已经越来越常见,引起人们认知功能受损、日间工作能力降低、健康状况下降,成为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长期睡眠不足还会使得人们罹患各种疾病的概率大幅增加,代谢紊乱、皮肤衰老、肥胖、高血压甚至诱发癌症。
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痛,neuropathic pain)表现为外周或中枢神经受损后,机体在没有外界刺激存在下而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或者对外界非伤害性刺激的痛觉过敏反应。常见的神经痛包括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神经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3.3-8.2%,占慢性疼痛的21.7%,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中有74.1%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资料显示,我国约有9000万神经病理性疼...
2018年10月23日,应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邀请,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刘富友来校访问,并为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细胞因子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主题报告。刘富友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IL-33在阿尔兹海默病、脑型疟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具体阐述了IL-33如何募集小胶质细胞吞噬Aβ血小板,进而影响IL-1β通路,并最终影响阿尔兹海默病的病程进展;以及IL-33/MCC如何抑制抗疟药调节免疫...
2018年1月21日上午,我校在综合楼第四会议室举行了荣誉职称授予仪式,聘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MaikenNedergaard教授为我校荣誉教授。闻德亮校长出席了本次仪式,国际事务部吴旭主任、研究生院富伟能副院长、人事处席淑华副处长、MaikenNedergaard教授的主要合作人李褒曼教授及其他合作人张美侠教授、夏茂盛教授等参加了聘任仪式。闻德亮校长在讲话中对MaikenNede...
2018年1月3日下午,欧洲科学院院士Peter Illes教授受聘成都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十二桥校区举行。副校长杨静主持授予仪式,校长余曙光向Peter Illes院士颁发了名誉教授聘书。Peter Illes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Purinergic Signalling 杂志副主编, 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编委。德国嘌呤信号研究协会(Germa...
惊闻王忠诚院士逝世,中华医学会谨表示深切哀悼,向王老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陈霖,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1945年生于四川成都,原籍福建福州。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生物物理研究所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教授、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医院脑认知成象研究中心主任。
叶玉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女,神经生物学家 生于香港,原籍广东台山。1977 年毕业于美国 Simmons 学院,1983 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理学院副院长、生物化学系主任和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运用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方法,探讨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发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用于治疗神经性病患的可能性。首先或参与发现了 NT3 , NT4 和 NT7 三个新的神经营养素,...
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理学家。原籍浙江镇海,生于上海市。 1963 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系。 1982 年获日本国立生理学研究所获学术博士学位。研究员、所长。应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染色技术,并与药理、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不同侧面对视网膜中信息传递的调控在几个层次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水平细胞所接收的光感受器信号及其相互作用方面作出了新发现,修正了传统的观点;和合作者首先报道视杆-视锥间电耦...
王世真,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医学家。原籍福建福州,生于日本千叶。 193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 1948 年和 1949 年分别获美国依阿华大学化学硕士、博士学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1956 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训练班, 1998 年又建立了我国最先进的正电子发射断层 —— 回旋加速器中心。在我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
苏国辉,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解剖学家。原籍广东顺德。生于香港。 1973 年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生物系。 1977 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20 余年来一直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研究。发现了双眼视网膜在其靶区(上丘及外侧膝状体)投射的一些重要规律。开展实验发育学研究,从破坏视觉正常投射后出现的异常投射或代偿投射来研究视觉传导路的可塑性...
鞠躬,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生于上海市,原籍安徽绩溪。 1952 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鞠躬的科学研究事业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初,他的神经形态学家的声誉主要建立在其中枢神经系的束路学、终纹床核的构筑学及背根神经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其后,鞠躬及其同事在哺乳动物脑下垂体前叶腺细胞周围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神经,经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脑下垂体前...
段树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10月生于安徽省蒙城县,籍贯安徽蒙城。198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5年在南通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突触发育和可塑性实验室主任、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Glia》、《Hippocampus》、《Neurobiolo...
陈可翼,中国科学院院士。1989 年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94 年获首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 2001 年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李朝义,神经科学家。出生于重庆。1956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1961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视觉与认知实验室研究组长,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亚太地区委员会理事,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和荣誉教授。参加了多项国家重大神经科学研究项目。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重大交叉前沿研究项目“脑智科学”首席科学家。近二十多年来,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