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产业发展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0.487 秒)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制造业正在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先进的光伏制造技术创新中,从“制造”向“智造”加速跃迁,已成为光伏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中东产油国之一的阿曼,近年来开始大力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氢正成为其中一大亮点。所谓绿氢,是指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需求,用电解水技术生产氢,从而实现全过程绿色。阿曼地处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地广人稀,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具有天然优势,且产出的氢能外运便利,因此具有出众的绿氢产业发展先天禀赋。
2023年9月1日,《广西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发布。
中国石化地热产业发展大事记(1998~2023年)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日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说,我国氢能能源技术发展已实现局部突破,呈现阶段性进步特征。
2023年4月22日电(单鹏)22日清晨6时许,成都中物盛通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员鲁建驾驶氢燃料电池轻卡驶入成都市龙泉驿区一座加氢站。几分钟后,氢气注满了卡车的储氢罐,足以使这辆满载工业零部件的卡车“一口气”开到300公里外的重庆。
2023年4月7日至9日,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此次峰会吸引了储能产业链上下游300多家企业参加。除经济性外,安全效率成为此次峰会关注的新焦点。
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生产能源、服务能源、应用能源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总称,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以下统称光储端信)等领域。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低碳化、生产消费信息化”正加速演进。能源电子既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的物质基础,...
2022年11月11日上午,中国煤炭学会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发展前瞻分析和技术展望研讨会”。会议采用视频形式召开。
我国发展氢能有明显优势,突出体现在制氢原料充足、氢气来源丰富,氢能企业带动作用强、产业基础雄厚,氢能相关院所众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政策扶持力度大、产业发展环境较好。
我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后,能源转型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能源界对氢能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国内学术团体和能源行业围绕氢能的发展问题也开展了系列研究和讨论,多数省份出台了地方氢能发展规划,发展氢能积极性甚高。
2022年2月24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与长兴集团开展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线上主题交流。化学工程系主任王铁峰、系党委书记王玉军、副系主任吕阳成、膜中心教授王保国及王海辉,以及长兴集团顾问陈金源、技术长叶茂荣、研究所所长翁进益、开发部部长戴明德、开发部协理熊燕、苏州研究所所长卓胜池等参加了活动。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破局关键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提出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近几年氢能发展热潮高涨,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石化企业为应对碳减排的新要求,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纷纷布局氢能产业。未来氢能产业将如何发展?在2021年4月29日于广西钦州召开的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给出了答案:电氢协同将成为未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方向。
2021年3月18日,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转化分会和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制氢与氢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市西郊宾馆开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