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海洋生物学 沉积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62 秒)
2021年7月13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轩课题组和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方家松研究组、复旦大学教授南蓬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Revealing the full biosphere structure and versatile metabolic functions in the deepest ocean sedi...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020年7月28日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研究,日本科学家团队在能量最贫乏的深海沉积物中,发现有微生物群落维持了1.015亿年的代谢潜力。理论来讲,经过几百万年时间在海底沉积下来的沉积物,几乎没有能让细胞维持代谢活跃状态的能量。虽然科学家已经能够恢复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但迄今尚不清楚它们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以及究竟存活了多久。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
最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袁华茂课题组通过沉积物捕捉器采集胶州湾沉降颗粒物,揭示了再悬浮颗粒物占总沉降颗粒物的比例并识别出影响再悬浮的环境因子,校准了颗粒态生源指标的沉降通量和甄别出再悬浮条件下生源要素的内部循环机制,对阐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Chemosphere,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4年12月23日至24日,《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规范》)编制技术交流与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召开。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雷波、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副主任姚勇等以及10家起草单位专家出席会议,全国35家单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交流研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编制组组长李铁刚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致欢迎词。姚勇对《规范》制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用分级浸取的方法对2009年2月采自长江口海域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P的形态和相关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质来源和沉积物粒度是各形态P的含量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Ex-P(可交换态磷),Fe-P(铁结合态磷),Al-P(铝结合态磷),Lea-OP(可浸取有机磷)和CFA-P(自生钙磷)5种形态的沉积磷在适当条件下均可被释放参与P的再循环(可再循环磷),占总磷的15%~43%。其中贡献最大的...
从鄂霍次克海沉积物样品中提取总基因组DNA, 进行核糖体rRNA 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 构建克隆文库并进行测序, 对该环境下真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 该环境下的真核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主要为3 大类, 真核藻类、真菌和微型浮游动物。藻类和微型浮游动物的组成与前人在该海域浮游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相吻合, 而真菌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这为该区域真核生物多样性、所参与的...
通过对2002年南海南部春季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δ18O和δ13C分析,初步探讨该区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的海洋环境指示意义及其与沉降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春季表层水体中Globigerinoides ruber (G. ruber)与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 sacculifer)的δ18O均值基本相似,相对它们在表层沉积物中的δ18O明显要小;但在...
通过对南海69站深海柱状剖面的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该孔沉积层从下至上划分为5个孢粉组合带:1带:Quercus(常绿)-Pinus-Cyathea-Artemisia 孢粉带(552.5—470cm);2带:Pinus-Podocarpus-Quercus-Polypodiaceae孢粉带(470—350cm);3带:Quercus(常绿)-Castanopsis-Pinus-Po...
自生微球粒状石膏集合体和颗粒状石膏集合体被首次发现于东北太平洋水合物脊海区的两个沉积物钻孔SO143-221和SO143/TVG40-2中. X光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 上述两种不同形态的集合体内矿物晶体均具有典型的石膏衍射峰和化学成分, 其中主要化学组成略小于其他海区自生石膏.
通过16S rDNA克隆文库构建、PCR-RFLP分析等方法, 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海床以下230 cm深度的沉积物中的细菌类群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该海区深部沉积物中的细菌类群主要包括α-变形菌(Proteobacteria), β-变形菌、CFB(Cytophaga/Flexibacteria/Bacteroides)、酸杆菌(Acidobacteria)和革兰氏阳性菌等, 各个类群的菌属...
提取西太平洋“暖池”区海底沉积物柱状样不同层次样品的总DNA, 构建沉积物中的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 通过PCR-RFLP分析与序列测定, 对沉积物中的细菌类群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海区沉积物中的细菌分别属于8个主要类群, 其中紫细菌(Proteobacteria)的γ-亚群为各个层次中的优势菌群, 而科尔韦尔氏菌属(Colwellia)为优势种属; α-亚群也均有分...
探讨了青蟹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通量及环境因子对沉积物无机氮释放的影响.计算了养殖池沉积物-水界面NO2-、NO3-、NH4+的交换通量分别为 238.779 ( μ mol·m-2)·d-1、-1322.948(μ mol·m-2)·d-1和199.422 ( μ mol·m-2)·d-1.试验表明:35 ℃时沉积物NH4+- N 的释放量是15℃时的1.348 倍, NO2--N和NO...
Abstract冷泉流体的渗漏活动强烈地影响着海底沉积物孔隙水钡循环。冷泉流体中的Ba2+ 向上扩散与孔隙水硫酸盐反应,在硫酸盐—碳氢化合物转化带(SHT)之上沉淀重晶石。随着沉积物的埋藏,先前沉淀的重晶石被埋藏于SHT之下的硫酸盐亏损带,将发生溶解,溶解的钡向上扩散,在SHT之上再次沉淀重晶石。当体系中向上扩散的Ba2+超过埋藏的重晶石中的钡时,在剖面上形成“钡锋”。向上渗漏的碳氢化...
小小的硅藻停留在两个更大的桡足类动物之间。通过以捕获碳的浮游植物为食,海洋“昏暗带”的浮游动物阻止了部分碳沉积到海底。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吸收大约一半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而其中大部分的反应都发生在海洋表面以下100米的区域之内。海洋中多种浮游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碳,而当它们死后,会穿过海洋的“昏暗带”(twilight zone)沉至永远漆黑的海底。...
1999年5月从哥特兰海盆、波罗的海本体北部和芬兰湾东部采集到的新?#26087;冰川沉积物中类胡萝卜素色素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对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波罗的海的蓝藻赤潮的发生时间及强度做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历史性的回顾。色素的存在是利用高压液相色谱(LPLC)来检测的,检测的主要重点是把色素作为蓝藻赤潮标志物。从三个采样点采集到的沉积物中的色素的含量有明显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