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丛相关记录163条 . 查询时间(0.265 秒)
2024年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丛尧研究组、朱学良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鄢秀敏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Multi-scale structures of the mammalian radial spoke and divergence of axonemal co...
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庄文颖院士研究团队主编的《中国真菌志 第七十六卷 丛赤壳科 生赤壳科(续)》出版发行,进一步丰富了对我国该类真菌物种多样性的认知。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王秀荣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发现了大豆中第一个参与菌根共生中蔗糖外排的转运蛋白GmSWEET6。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与环境》。
为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关键有益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与80%以上的陆生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协助宿主植物吸收土壤养分,同时促进相邻植物之间的资源合作,提高植物群落生产力和多样性。
资源波动假说认为本地植物群落的资源波动能够促进外来植物入侵。随着该假说的关注度上升,更多研究证实了高营养级生物能够调控资源波动脉冲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了天敌/有害生物(如病原菌、食草昆虫、寄生植物)的作用,而未考虑共生生物特别是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影响。不论是“促进共生假说(Enhanced Mutualism Hypothesis)”,还是“丢失共生假说(Missed M...
草地灌丛化通常是指本地草地植物被灌木植物所取代的现象,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50%左右的草原出现了严峻的灌丛化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重要影响。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草原灌丛化速率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目前至少39%的高寒草甸已被灌丛草地取代。此外,青藏高原气候条件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预计至21世纪末期,青藏高原降雨将增加15-2...
该系列工作刻画和分类了切丛具有特定正性的全纯叶状结构和射影流形的整体几何结构。具体成果包括,第一陈类为nef的叶状结构研究,推广了Cao-Hoering的结构定理;切丛包含strictly nef子层的射影流形研究,延伸了Andreatta-Wisniewski定理;Fano流形切丛的big性判则。
2022年12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丛尧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论文“Molecular mechanism of antibody neutralization of coxsackievirus A16”。该研究开发了两个针对柯萨奇病毒A16型(CV...
2022年12月21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在加拿大主流媒体《国会山时报》发表题为《共同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向更好明天》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泡桐丛枝病(PaWB)是由植原体引起的危害严重且分布广泛的林木病害,该病害对我国的泡桐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然而对于不同地理区域泡桐丛枝植原体间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森环森保所植物病原与病害管理课题组从18个省或直辖市共收集了142个PaWB植原体株系,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不同地理分布的泡桐丛枝植原体菌株的分子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基于goeBURST算...
丛龙庆,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天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光学博士学位。在南洋理工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上海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研究员工作。于2021年3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丛龙庆副教授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超过4300次,h-index为33,其中JCR一区37篇,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担任40余种国际知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全球许多地区尤其北半球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正普遍发生灌木入侵即“草原灌丛化”现象。草原灌丛化不仅影响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组成,还可能通过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过程对区域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在过去几十年,尽管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北半球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面临的一大生态问题,但草原灌丛化对该地区气候可能带来怎样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卫星获取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陆地表面温度、地表...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是一类起源古老并发生在绝大多数陆地植物根部与球囊菌门真菌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在该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能够进入植物根部的内部皮层细胞(inner cortical cells),依次通过形成主干(trunk)、初级分支(basal branch)、细小分支(fine branch)等阶段最终发育成AM共生的核心结构——丛枝(arbusc...
气候变暖和降水改变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显著影响植物生长与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尤其是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丛枝菌根(AM)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共生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并与80%以上的陆地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其从寄主植物获得光合产物,并为植物提供营养作为交换。AM真菌在调节植物群落、根际微生物群落、土壤碳和养分循环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养分循环受到温度限制的高寒地区,例...
2021年7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新冠疫情反弹,截止目前仍有多个风险区,由于会期临近,部分已注册代表仍不能外出参加活动,为减少对本次会议计划内容和整体效果的影响,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原定于2021年9月24-29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菌根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菌根学青年学术论坛—丛枝菌根真菌分类鉴定培训班会议将延期至2021年11月27日-12月2日举行,有关活动筹备工作继续进行,活动注册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