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药理学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植物药理学 大豆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22 秒)
2019年3月21日-22日,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豆及花生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了2018年度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研讨会。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的聂善明副主任、张昭处长、上官凌飞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教授、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东教授,项目负责人王源超教授与各课题负责人及部分骨干等参加了会议,盖钧镒院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张永军研究员、中国农科...
皂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野生大豆中各类皂苷的定量分析是研究野生大豆皂苷药理作用的基础。利用索氏提取器以甲醇热回流提取野生大豆中的皂苷,结合理化反应进行鉴别,以齐墩果酸作为对照品进行薄层层析,通过薄层扫描测定皂苷含量。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皂苷1~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为0.41%,薄层层析斑点清晰且分离良好,计算得总皂苷在野生大豆脱脂粕中的含量为1.91%,远高于...
菜用大豆是浙江省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是菜用大豆的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浙江省菜用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该文通过对浙江省出口菜用大豆病虫害种类和主要农药使用现状及风险情况的分析,对常见的使用农药与主要进口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比较,提出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出口企业提供参考。
采用单菌核分离法得到大豆菌核病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株大豆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多菌灵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5~20℃,而菌核的产生则在15℃左右最多;大豆菌核病菌丝生长最适的环境为中性和偏酸性;不同菌核及病残体埋入土壤不同深度后越冬处理,病残体上菌丝不能越冬,而菌核能够越冬,且埋入土层越深菌丝生长速度越慢,产生菌核的重量也降低;大豆菌核病菌对茄子、向...
为明确野生大豆的耐盐性及其在盐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反应规律,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处理野生大豆幼苗,分析了不同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其鲜重的增加速率逐渐降低,植物组织含水率降低,根冠比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大幅增加后稍有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成倍增...
以硅胶-壳聚糖为载体,通过戊二醛偶联胰蛋白酶,制备固定化酶,分离纯化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戊二醛浓度、反应温度、酶浓度等影响固定化酶制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戊二醛的浓度为2.0%,反应温度为20℃,胰蛋白酶与载体比为15∶1 000时,分离纯化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最高,达1872.51 U?mg-1,比粗品高46.22倍。结果表明通过该法能够获得较高活性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以采自吉林长春地区田间的大豆蚜在室内不接触药剂饲养25代以上,利用玻璃管药膜法建立了大豆蚜对新烟碱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共10种杀虫剂3.5 h的敏感毒力基线。结果表明:大豆蚜对这10种杀虫剂的敏感度较高,LC50从小到大依次为:吡虫啉(0.105 μg·g-1)、功夫菊酯(0.924 μg·g-1)、溴氰菊酯(1.216 μg·g-1)、毒死蜱(1.557 μg·g-1)、灭多...
对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贮藏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用不同溶剂系统高速离心提取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鲁豆1号、鲁豆10、河豆12和中黄20种子中的贮藏蛋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贮藏蛋白质含量,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分析贮藏蛋白谱带差异。结果发现:野生大豆种子贮存蛋白总含量稍低于栽培大豆种子;栽培大豆种子中醇溶蛋白和水溶蛋白明显高于野生大豆;野生大豆种子中盐溶蛋白的含量高于其它4种栽培大豆。PAGE谱带表明...
大豆异黄酮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从大豆提取大豆异黄酮糖甙,再将其部分水解成其甙元,研究大豆异黄酮甙元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豆异黄酮甙元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其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1-2和p53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甙元可在20~80 mgL...
大豆胚轴提取大豆异黄酮和皂甙,研究大豆异黄酮和皂甙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和皂甙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HT-29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1-2和p53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多数细胞阻滞于G2/M期...
野生大豆主产于中国,古时为珍贵药材,但现代将其作药用的研究较少。以同样种植条件下收获的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为材料,用HPLC法、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残渣法分别测定其大豆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此比较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12种大豆异黄酮类组分的总含量大小顺序为:野生大豆>黑豆>大豆;野生大豆和黑豆中黄豆苷和染料木苷含量特别突出,而且其相应的苷元含量也较高,大豆中则是丙二酰基化的...
大豆及其发酵制品——淡豆豉为试验对象,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利用染料木素与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在27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豆豉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大豆与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784 mg/g、9.884 mg/g,结果表明发酵处理使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相对含量增加。
研究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乙醇-水体系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溶剂∶原料)24∶1,提取温度50 ℃。对异黄酮分别进行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有良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米根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建立一种测定大豆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方法。以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利用染料木素与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在27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大豆中总异黄酮的含量为4.784 mg/g,加样回收率为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2.0%。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查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的一种手段,适用于大豆及其保健品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