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地质学 大陆相关记录307条 . 查询时间(0.184 秒)
大陆大陆地壳形成以后与下覆岩石圈地幔耦合成的刚性岩石圈板块,在塑性的软流圈地幔上由75–90%的刚性陆块汇聚成的巨型陆块。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对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理解这些影响的重要一环即揭示古老的超大陆如何从裂解到聚合形成新的超大陆的过程。哥伦比亚超大陆(2.0–1.6 Ga)和罗迪尼亚超(1.0–0.9 Ga)是目前公认的前寒武纪超大陆,但对于二者转换...
2019年9月27-28日,“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地壳演化”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十余位从事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的青年才俊云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围绕“花岗岩和大陆地壳演化”的主题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是由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资助的高彭博士组织策划的一次青年学术交流活动,旨在通过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升学术水平,锻炼学术组织和协调能力。
当地时间2019年7月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沈树忠院士获得了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ICS Medal)。
大陆地壳的起源、生长和改造一直都是国际地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体现在陆壳增生的方式和速率上.为了探讨大陆地壳的生长方式,简要综述了俯冲带及其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研究成果.俯冲带可划分为洋洋俯冲带、洋陆俯冲带和陆陆俯冲带,其岩浆作用以产出弧岩浆岩为主要特征,被广泛接受为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陆壳生长的假说:玄武岩模式和安山岩模式.玄武岩模式主要通过拆沉...
日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骏院士和李伟强教授团队在大陆风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K isotopes as a tracer for continental weathering and geological K cycling”为题,2019年4月1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一流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李家堂团队研究发现,数千万年前连接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白令路桥,其形成和相关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两大陆之间动植物分布格局和扩散方向。研究成果于3月20日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团队基于“白令陆桥作为生物扩散通道”的大量前期研究,基于时间矫正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DEC模拟的地理分布格局,整合分析了跨越白令陆桥的双向扩散事件,研究涉及了包括植物,脊椎、无脊椎动物和真菌在内的大...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连野外科考队在研究员金昌柱和副研究员王元的带领下,与大连普湾经济区、大连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在大连普湾骆驼山金远洞坚持了五年多的野外发掘,采集了属种多样、数量众多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最近,来自古脊椎所的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导师刘金毅等与大连自然博物馆、大连普湾经济区的研究人员合作,报道了产自大连普湾骆驼山金远洞上部堆积的一件完整的中型鼬科头骨。这件...
2019年1月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大陆地壳演化与早期板块构造”启动会在我所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单位领导、相关领域专家、项目组科研骨干及课题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二处处长任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辞。所长吴福元院士代表我所,感谢基金委的大力支持,希望相关专家对项目严格把关,鼓励项目组成员做出有显示度的突破性成果。
2018年12月16日,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2018年度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郑永飞院士主持会议,项目组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及研究生6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专家组成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姚玉鹏研究员、熊巨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李献华研究员和杨进辉研究员,香港大学赵国春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建平教授、中国...
辽东半岛辽河群出露于胶辽吉活动带北段,发育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镁铁质侵入体和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河栏地区北辽河群中新识别出一套变酸性火山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构造属性。变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明显的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0.34~0.92,指示其为岩浆成因。...
碳酸盐岩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组成可提供沉积环境与海洋水体演化等信息,然而,前人对碳酸盐岩中稀土等元素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关注不足。本文选择穿越中国东部6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系统采集了582件碳酸盐岩地层样品,并准确分析了包括稀土元素(REE)在内的81项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球化学走廊带碳酸盐岩稀土元素(REE+Y)总量为(0.59~183)×10-6,...
特提斯造山带横贯欧亚大陆,沿造山带走向发育着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典型地质过程,其完整性和典型性使它成为认识大洋消减-大陆碰撞全过程以及发展和完善板块构造理论的最佳天然实验室。作为特提斯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帕米尔-兴都库什造山带位于伊朗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部位,经历了更为强烈的挤压缩短作用,其周缘发育大规模逆冲-走滑构造、内部出露大面积变质岩穹窿,地震活动强烈,尤其是深部发育独特的陆内中源地震带(...
2017年11月25-26日,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2017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杨进辉研究员和李献华研究员、香港大学赵国春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建平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曾令森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朱弟成教授和南京大学王勤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项目首席科学家郑永飞院士主持会议,项目组研究骨干及研究生...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吕璞良在研究员李武显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副教授王选策共同指导下,对扬子块体东南缘发育的两套地幔柱活动(~825Ma)之前的璜山和梅岭双峰式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860Ma的璜山玄武岩,具有类似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较高的水含量(估算的喷发前岩浆水含量为~ 3.6%),为类岛弧...
2006年以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的主要增长区。通过统计分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趋势,系统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进展,阐述了主要盆地的油气分布基本特征和勘探潜力,并提出了下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呈现出由浅水盐上走向深水盐下、由构造走向地层-岩性、由大西洋向印度洋拓展、由常规带走向极地、天然气储量比重日趋增大等5方面趋势,在深水盆地、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