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动力机制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428 秒)
基于观测资料的研究说明了印度夏季风降水在季节内-年际尺度上有明显的东西向偶极子结构,其表现为强季风年印度中西部降水异常增加而东北部异常减少,弱季风年则相反。相关研究进一步说明了中纬度西风环流对印度夏季风降水的这一空间模态有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烈的年际异常现象,因其暖位相期间在赤道东太平洋出现显著的海表增暖而闻名,即厄尔尼诺事件。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与传统的东太平洋厄尔尼诺(eastern Pacific El Ni?o, 简称为EPEN)不同,某些年份海表暖异常更弱且偏西位于中太平洋,被称为中太平洋厄尔尼诺(central Pacific El Ni?o, 简称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团队,联合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揭示了引起1950年代以来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双核型”变化以及未来喜马拉雅降水变化拐点的驱动因子和动力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2023年10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pitation regime changes in High Mounta...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团队,联合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揭示了引起1950年代以来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双核型”变化以及未来喜马拉雅降水变化拐点的驱动因子和动力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10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pitation regime changes in High Mountain As...
2022年12月,中科院海洋所尹宝树研究团队基于超高分辨率非静力内波数值模式,揭示了我国东海西南部峡谷地形和黑潮共同调制下内潮和内孤立波的非线性演变和耗散过程,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Ocean Modelling上。
2021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杜岩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科学家Ming Feng教授,揭示了热带印度洋海洋热浪的极端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成果由张莹博士等人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油气短缺迫使勘探从中深层走向超深层,近十多年来我国中西部盆地超过6000米系列大型油气田相继发现鼓舞我们不断向深层拓展。然而,油气是如何克服深层致密介质中强大毛细管阻力富集起来的一直让人们迷惑不解;非浮力虽然被普遍地认为是深层油气富集成藏的主导动力,但哪种非浮力以及在它主导下油气富集成藏与浮力主导下常规油气富集成藏有何不同也一直没有明确认识。本研究从渤海湾盆地2938口探井钻遇67944目的层的结...
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大陆演化与季风系统演变”和重大项目“东亚季风轨道尺度变率及动力机制研究”年度联合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领导、项目依托部门领导、项目合作单位领导、项目组成员和参与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共2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承办。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尚晓东团队与复旦大学教授王桂华合作,在台风影响海洋中尺度及大尺度环流的动力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并被选为亮点论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的研究工作发现,冬季纬向非均匀的北极增暖能够通过局地的位涡制造以及向中高纬地区的位涡平流,对欧亚大陆冬季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过去几十年的气温变化显示,在冬季,北极地区的显著增暖与欧亚大陆中高纬的变冷同时存在(图1)。这种暖-冷变化的强烈对比,近年来备受关注。北极和欧亚大陆暖-冷对比产生的动力机制对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存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的研究工作发现,冬季纬向非均匀的北极增暖能够通过局地的位涡制造以及向中高纬地区的位涡平流,对欧亚大陆冬季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热带地区年际尺度变率的主导模态,它对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公共卫生、水循环、全球碳循环、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在内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准确预测ENSO事件发生发展的位相和振幅对气象防灾减灾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受益于ENSO动力机制、气候模式研发、观测和数据同化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对ENSO事件的动力预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不管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的...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胡帅与其合作者采用IAP-DecPreS气候预测系统,通过使用“全场同化”和“异常场同化”两种不同的初始化策略来进行历史气候回报试验,比较了预测技巧差异,定量诊断了不同ENSO反馈过程对预测技巧的贡献,发现异常场同化策略能够有效减小模式漂移,显著提升ENSO的预测技巧,特别是对较长预测时效下强ENSO事件振幅的预测技巧。相反,当采用全场同化策略时,在存在冷舌...
2019年12月1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石许华、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特聘研究员Paul Tapponnier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Triple junction k...
为了有效限制南海形成与海南地幔柱之间的成因关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实验室博士余梦明和研究员闫义对南海残留洋中脊中中新世MORB洋壳和黄岩岛链晚中新世OIB型海山玄武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南海洋中脊与海南地幔柱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南海洋壳不相容元素与同位素同步富集特征指示南海中中新世海底扩张过程中存在富集地幔(海南地幔柱)的加入。南海晚中新世海山玄武岩略微亏损的不相容元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