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动力相关记录255条 . 查询时间(0.333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教授赵瑾、副教授郑奇靖,在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软件Hefei-NAMD中实现了针对动量空间载流子动力学实时演化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Ab initio Real-Time Quantum Dynamics of Charge Carriers in Momentum Space为题,发表在《自然-计算科学》...
2023年5月17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黄青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BMO-MSA,在近红外II区(NIR Ⅱ, 1000~1700 nm)具有增强光动力治疗功能。研究结果发表在Langmuir上,并被推荐为该杂志的封面文章。
化学动力学疗法(Chemodynamic Therapy,CDT),是一类利用肿瘤微环境激活纳米药物芬顿(类芬顿)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用于肿瘤特异性治疗的新型肿瘤治疗技术,自2016年由步文博教授和施剑林院士团队提出后(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2101),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于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与中国科学院联合...
杨健乔,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1.亚/超临界水环境材料服役行为研究;2.亚/超临界水环境防腐蚀涂层开发;3.核电事故容错燃料包壳材料开发;4.纳米金属及金属氧化物超临界水热合成;5.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6.碳中和技术、政策相关研究。
随着交通工具电动化进程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提升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挑战,其中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成本及电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目前,高镍三元氧化物因其高容量成为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利用率最高的材料。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电化学容量,需要尽可能降低钴含量和提升镍含量。但是,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材料表面化...
安庆龙,男。博士,副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并获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09年5月出站后留校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航天系。研究方向为切削过程仿真与智能加工、复合材料高效加工、结构损伤与抗疲劳制造、清洁切削与绿色制造。
非晶合金是“披着固体外衣”的金属液体。形成于金属液体的急速冷却过程,非晶合金通过玻璃化转变继承了金属液体的结构,在固态也能展现出液态的一些物性。认识高温金属液体的结构与物性对于认识液体的固化过程和理解非晶合金的玻璃化转变至关重要。合金中是否存在液-液相变作为非晶态物理与材料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这十几年来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例如,为什么原子结构长程无序的液体会发生相变?新...
高淑蓉,女,陕西人。本科就读于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期间师从国内离子液体领域专家陈晓春教授,博士后期间师从美国著名废弃物资源化专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张瑞红教授。目前在华北电力大学王晓东教授(国内相变传热与微尺度换热领域专家、国家**获得者)课题组从事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防结冰相关的科研工作,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何清波教授、彭志科教授团队在Cell姊妹刊Matter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imuli-responsive metamaterials with information-driven elastodynamics programming”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信息驱动的弹性动力学编程概念,创造了一种结构振动感知信息的新方式。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李崇,通...
作为化学合成的重要部分,催化反应在医药生产以及石油化工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催化反应产率的提升或是新反应的开发都需要对其本征机理的明确解析。然而,对有机和有机金属催化过程的机理研究面临众多挑战,如众多活性的反应中间体的分离、错综复杂的物种转化关系解析以及物种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分析等。尽管用于机理研究的常规宏观技术通过对中间体检测以及宏观反应动力学分析已帮助化学家构建催化反应机制的基础,但不可避...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李越研究员课题组与济南大学李村成教授合作,在五重孪晶金纳米颗粒可控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多元醇还原体系,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通用合成策略,实现了不同形貌的五重孪晶结构的高质量合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01组)韩克利研究员团队与山西师范大学苗向阳教授团队合作,揭示了钠铒基双钙钛矿纳米晶的近红外荧光及其超快动力学机理。
近期,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陈学元团队设计了一种智能响应型生物-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实现上转换光动力体系与溶菌酶在结构上的复合,发展了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平台的光动力联合溶菌酶抗菌疗法,实现了深层组织高效抗耐药菌感染。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01组)杨斌副研究员、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在非铅钙钛矿纳米晶自陷激子超快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该团队受邀发表了该工作的前瞻性文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